桑蚕“蝶”变 口角村变和谐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亏广西大学的专家手把手教我桑蚕种养技术,我家年收入从以前的2000元增加到7万多元。”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致富带头人何玉飞刚从蚕房收工回家,正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好日子”,每句话都流淌着满满的幸福感。她激动地说,现在村里谁想种桑养蚕,她也可以手把手教他们了。

    口角村全村有230多户,共970多人,曾是国家深度贫困村。多年来,广西大学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深入推动口角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极大改善村子的基础设施,终于在2019年,口角村整村脱贫出列。

    2018年,口角村第一任驻村党组织书记以发展壮大桑蚕产业为抓手,带动那坡县北部山区实现桑蚕产业从无到有,建成县级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2019年,利用160多万元的协调资金,口角村投入建设一批公共蚕房及省力化大蚕房,提高机械化程度,提升产出效率,规模优势逐步显现,当年户均增收2.5万元,其中最高的达5万元。 

    “现在,我们村成了示范村,村民种桑养蚕年收入比以前翻番,生活大变样了。这些,都要感谢广西大学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帮我们打开思路,教会技术,还给村民提供桑苗、蚕具。”口角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显东介绍道。

    在广西大学精准帮扶的要求下,连续两届工作队员在口角村通过找准产业方向、找准带头人、找准帮扶模式,改变了口角村落后的面貌。如今,口角村的村民增收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村容整洁了,环境更加宜居。

    “这两年,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在家乡也能挣到钱,纷纷返乡种桑养蚕。目前已有4对乡贤夫妻返乡创业,他们都决心留下来支持家乡发展,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比起以前,村集体有钱了,公共设施维修、慰问老人、奖励学生等活动不用发愁,大家越来越开心,村干部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口角村’变成了‘和谐村’。”书记的一句调侃,把大家都逗笑了。

    2021年,口角村发展为地方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村,重点打造县域集中规模桑蚕示范园区,已建立了600亩的“顶胜山桑园示范基地”。该项目的实施,规范了桑园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桑蚕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小高地”。通过村企合作,有效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对于今后的帮扶工作,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乃学说:“广西大学持续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龙头,全面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我们将一如既往,尽锐出战、踔厉前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