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赋能“双减”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教育历来是全国两会上最受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而在教育领域,“双减”无疑是今年群众关注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如何赋能“双减”,哪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助推“双减”落地?本报特约相关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编者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赋能“双减”的技术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以对学生手写作答的中英文和理科公式加以识别,拓展学情数据采集宽度,减轻教师日常批改负担;二是机器阅读理解技术,可以提升学情数据分析深度,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精准分析;三是通过识别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构建系统性全学科知识图谱学习闭环,为学生给出动态学习路径规划,推荐个性化学习方案。
此外,当下人工智能在教育全场景的应用,证明大规模因材施教、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助力“五育并举”等均可实现。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3000名教师使用数据显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教与学终端,教师作业批改负担累积减少89%;从学生使用数据来看,新型教与学终端帮助学生降低49%的低效重复练习,使学生有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这也利于减少学生焦虑情绪,培养学生创造力。
“人工智能+教育”的产品应用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新型教与学终端对落实“双减”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也是国家新基建重点推荐和支持的方向,但是各省市“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未将其纳入采购范围,导致广大需要使用的区域存在资金申报困难。各地遴选新型教与学终端缺乏统一标准,如果使用核心技术不达标的终端,对学生学习容易产生误导,也会对信息安全、视力保护等带来潜在风险。
基于大量的实践和调研,今年两会上,我提交了一份题为《推动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制定人工智能新型教与学终端标准》的议案,建议教育部牵头加强新型教与学终端在学校一线的工作指导和推广普及。第一,建议教育部、工信部联合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终端关键技术和产品标准,并确定检验检测方法。建立新型学习终端进校审核备案制度,遴选技术领先、绿色健康、安全可控的学习终端进入校园。加强应用管理,统筹做好教育教学安排,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第二,建议相关部门在“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进行明确列支,确保各地推进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有明确资金保障。同时,在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将新型教与学终端建设纳入支持范围。第三,建议教育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财政、家、校多元资金投入,加速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同时,在全国各地利用社会资源投入,将推动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的优秀做法进行案例总结,面向全国进行宣传和引导。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科大讯飞董事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