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打造区域“家校成长共同体”
良好的家校关系,在疫情关键时刻更发挥出巨大优势。
“正是有了家长的支持,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联动,疫情期间我们的‘宅家小公民’德育系列课程才能落地落实。”杭州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由衷地说。
“有人说,小学是一个拼爹拼妈的阶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不过,拼的是用心,拼的是陪伴的质量,拼的是以身示范、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学校未必能成为每个人的保险箱,学做父母、有效陪伴才是孩子成长的定投基金。”每到开学季,田冰冰会向家长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时间开启共同学习、第一时间开启良好沟通。
学校对家长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许多家长感受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徐晓莉对我说,如果作为父母都不接纳孩子,孩子怎么会自信,怎么会快乐。那一刻,我一下懂得了孩子的不易。”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学生钟和宁妈妈坦言。
变化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质量和频次的累积才可以发挥作用。有意思的是,面对这些高频次、高质量的家校活动,“忙碌”的家长们不仅没有厌烦,还常常感到意犹未尽。
“我们终于认清:孩子没问题,是家长不合格。我和孩子爸不再在教育上争执,而是努力实践徐老师传授的技巧,彼此补台,分工合作,不做‘猪队友’。”钟和宁妈妈不好意思地说。
“好家长是需要学习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家长更应该提早学习,学习科学有效、更有温度的教育方法,才不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走弯路。我觉得自己距离好家长的标准还很远很远,只要我有时间,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培训’。”明月江南幼儿园家委会负责人说。
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当两者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必然相辅相成,助推教育向最优化发展。
“推进家校融合以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够较好、较快地建立起良性的信任关系,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以提升。”蒋一琼说。
而这正是滨江区为什么把家庭教育作为关键突破口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范畴是促进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家庭教育的原动力是家长的成长,而家长是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角。基于这些共识,围绕‘国际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才要打造以‘家校成长共同体’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提升滨江学校的服务意识,促进滨江家长的学习意识,推动双向共同成长。”来江飞告诉记者。
面对家庭教育的未来,这位当过多年教师的教育局长还有着更多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整体地位,强化家长成长与学生、教师成长的同等地位;进一步打造“亲子+”学校社区,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从家庭教育的需求出发研究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开展家庭教育的协同教育、“会诊式”教育。
可以想见,在杭州,在滨江,一个区域性的家校成长共同体正在形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