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两种不同的“师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年前我中师毕业,初登讲台担任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初为人师的新鲜和年轻肯干的激情,让我疯狂地爱上了班里的每一个孩子。

    这是学校为了消除大班额临时组建的一个班,班里的64个孩子都是其他班级“分流”来的。他们喜欢我,因为我上课讲故事、读报纸、演节目,下课做游戏、打扫卫生,还给他们吹口琴。为了提高学业成绩,我每天中午都在教室里留几个后进生讲题目、共进午餐,他们进步很快。

    后来,这届学生毕业了,一个叫刘嵩的学生本来是“刺头儿”。初中班主任原本管不住他,有一次在刘嵩的作文里看到他怀念小学与我在一起的日子,班主任就谎称跟我是好朋友,才勉强收住他的心。再后来,刘嵩并没有考上高中,中职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

    多年后听到这个情况,我很难过,也很自责。那时候,我还年轻,把与学生“结成死党”看成自己的成功,没有注意打磨学生的性格脾气;把学生“学好当下”看作自己的成绩,没有注意引导学生的真正兴趣。情深难移,这种“带有强烈教师个人色彩的师爱”弄不好也会具有危险性,它往往会让学生难以自拔,让其他教师不易介入。

    岁月荏苒,从农村小学、县城小学到现在的省城名校,我对师爱慢慢有了更多的认识。班里一个女生特别喜欢我的数学课,疫情期间每天都是第一个完成作业打卡,复学后听课全程目不转睛,课余闲暇总是有意无意地路过我的办公室。我知道,这个女生到六年级了,真正懂得了我对她的鼓励、包容和信任。但我更知道,数学思维并不是她的强项,她的绘画、英语倒是禀赋超常。我跟她成了QQ好友,点赞她QQ空间里的特长作品,引导她出画册集、尝试iPad画、创意年历画等。我与她终于找到了属于她自由成长的话题,现在她因英语配音、iPad画在班级成为“网红”。她说,长大后想读这方面的专业,做相关的工作。

    在我的引导下,班级里还有几个学生建立了个人电子书签,出版了电子诗集。现在,我不再苦心经营与他们的师生情感,而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观察他们的特长、兴趣、成长的最佳可能,然后“费尽心机”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成长。

    有人说:“作为一名教师,喜欢那些长得漂亮、乖巧听话、学习优秀的孩子不难,难的是能够爱那些长得不那么漂亮,甚至有不良行为习惯、学习很差的孩子。”我想,这种师爱已然超越了家庭贫富、个体差异,是一种真正的职业担当。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