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让索玛花在彝区土地绽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2019年8月起至今,为落实好教育部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与四川省昭觉县万达爱心学校结成教育帮扶对子,共派出挂职副校长和主任3人,帮扶距离长达3400多公里,让为期一年的凉山彝区教育帮扶行动落地有声。

    领航实践,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是扶贫的根本之策,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身为一名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我在近年来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得出教育领航是为了更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领航不仅是办好一所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更多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教育贫困地区普惠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携手更多学校促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教育生态。教育帮扶是教育协同共同发展。在本次凉山教育帮扶行动中,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派出了具有丰富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的教师,扎根凉山,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摔打锻炼,更能磨炼这些教师的意志品格,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认同;开展帮扶讲座、帮扶送教,结成帮扶共同体,建立线上教研机制,为万达爱心学校传递丰富的教育资源,加深两校的情谊;在学校层面、家长层面、教师层面与万达爱心学校的贫困学生和孤儿形成一对一爱心结对,在解决教育帮扶行动的实际困难中增强师生的家国情怀。

    精准帮扶,关注教育生态优化过程。在凉山的教育帮扶行动中,我深切意识到教育精准帮扶的关键是把握住“精”和“准”。要想做到教育帮扶中的“精”,就要对受帮扶学校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找出教育贫困的根源后才能对症下药。为此,万达爱心学校支教团对学校展开深入调研,也与沙马伍合校长保持密切联系,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制订相应帮扶方案。教育帮扶中的“准”主要体现在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策略中,促成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教育教学制度、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对于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顽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办法。在做好精准帮扶的基础上,为改善教育贫困区域的教育生态,我们提出了“小家带动大家”策略,将区域教育与当地民生相结合,就当地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社会、社区、家庭、学校联合办学等提出一系列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辅助,解决当地师资短缺和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文化自信,重视民族特色教育传承。在做好基础教育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重点关注了彝族文化的教育传承。凉山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使凉山彝族一直保持着原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点,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孩子都具有身体灵活、能歌善舞的特点。在文艺帮扶方面,我们主要帮助学校开展民族歌曲、乐器的选修课,彝族音乐进课堂、彝族乐器培训班,彝族舞蹈入两操、彝族艺术的对外宣传等,建立学生艺术展示平台;在体育帮扶方面,主要是规范体育课堂、突出传统特色,积极召开校园运动会和规范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等。

    传承校园民族文化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师生的民族认同感正在不断增强。

    (作者系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