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需要大胆创新
近年来,人们的目光普遍聚焦于精英教育,每个人都盼望自家孩子考上大学成为精英。但在我看来,四川省凉山州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建设家乡的劳动者,而不是培养几个大学生走向大城市从此远去。
扶贫性质的大众教育,应该有其独特性。凉山州教育应冲破全国学校教育定式,不应被模式化的框框套死,尤其是不应被重传授知识的教材、课程公式化。凉山教育要在扶贫扶志上有创新,要让家长和学生看到经济发展、干事创业和幸福生活的希望。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凉山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能有发家致富的能力,那么所有的家庭就会主动供养孩子读完初中;如果凉山的孩子高中毕业就能成立公司干成事业,那么所有的家庭就会主动供养孩子读完高中;如果凉山的孩子大学毕业都愿意回到家乡,带着老百姓共同富裕,那么所有的家庭就会主动供养孩子读完大学。如果凉山的老百姓从教育中看到了希望,享受到了幸福生活,他们必定会为教育的百年大计主动作为。
教学要作出大的改变。凉山州的教育质量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我们觉得原因很多,经济社会的发展、地理地域的闭塞、控辍保学的压力、教育观念的落后、人们意识的陈旧等。正如一场马拉松会分许多梯队一样,凉山学校的教学不是跑在后面的梯队,完成规定动作是没问题的,但要获得好名次显然不容易。面对这种情况,绝不能按部就班慢慢悠悠地跑下去,要作出大的改变才行。在支教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可以尝试采用拿来主义和嫁接的方式,引入已经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并结合凉山教学实际,让这里的教学发生真正改变。
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在支教中,我们发现教师已经习惯于一年又一年重复的教学工作,一天又一天批改作业的状态,很少把教育教学放大到家国层面思考,当然也很少考虑培养学生的胸怀和气魄。其实,提升教师的家国情怀可以从很小的地方着手,小到可以是上好一节课,可以是提出一些教育思考,也可以是带一名徒弟。条件允许的可以把凉山的人带出来。条件不允许的,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做成一切想做的事。但与此同时,教师的家国情怀也可以是很大的。大到可以是为一所学校规划发展方向,为一个县区提升教育质量,为教育富民工程建言献策。有思想、有经验、重实践的教师,可以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县区教育提出指导意见。好的思想与人共享,思想才会放射光芒。
凉山扶贫支教,让我们在教育和再教育中重新出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作者系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