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教学·孙敬彬①做有故事的数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数学是有故事的,我很喜欢为学生讲这些故事。时间长了,大家都说我是有故事的数学老师,我也把做有故事的数学当成了自己数学教学的追求。

    说起为什么会喜欢上故事,这里面也有故事。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在一个村小,当时的校长非常有想法,也很有魄力,在校舍与经费都不宽裕的情况下,硬是从学校办公室中挤出两间阅览室,订阅了几十种专业的报纸杂志,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正是这些报纸杂志,为身居僻壤的我打开了一扇扇向外看的窗。

    记得一次在《江苏教育》杂志上看到了吴正宪老师《商不变性质》的课例,深为吴老师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于是模仿着也上了这节课,效果很好。吴老师的课中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猴王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小猴们嫌少不乐意;猴王于是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小猴们还是嫌少;最后猴王把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结果小猴们非常开心。我讲到这个故事时,孩子们都乐得前仰后合的,以至于下课后学生还追着我问:“后来小猴子明白商不变性质没有”“小猴子还有什么故事”?

    被他们“逼”得没办法,我便开始不断找故事,给他们讲故事。后来又找到了这个故事:300只小猴子摘了1600个桃子,正愁不知怎么分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并自告奋勇要给猴子们分桃。

    猪八戒列出了竖式,并用商不变性质很快算出结果,然后结合竖式告诉猴子们:“你们每只猴子分到5个桃子,还剩下1个不好分了,就当老猪的辛苦费吧。”

    小猴们一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0,商是不变,还余下1个就给八戒吧,于是愉快地接受了。

    可后来一想,不对呀,可哪里不对呢?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猴王分桃”的续集,学生一听乐坏了——

    “这猪八戒也够坏的,居然用商不变性质来骗人。”

    “小猴子终于明白了商不变性质,可怎么不明白商不变,余数是变的呢?”

    ……

    关于商不变性质的故事讲完后,我发现这节内容学生掌握得很好。学生单元考试时在商不变及余数问题上一个错的都没有,而且以后再学到这方面内容时,他们还经常把这几个故事搬出来说事,着实让我见证了故事的力量。

    也就是从那以后,我知道了还可以这样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学数学。于是不断去找故事,找不到了也学着去编故事,编着编着发现数学本身就有很多故事,每个数字、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大有故事,数学史、数学家以及数学被发现的过程等,都有故事可讲。这样一来,我发现数学的故事是讲不完的,于是就这样一课一故事讲了下去。

    开始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当然对于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明星”,他们的故事学生是百听不厌,就拿上面的猴王分桃和八戒分桃来说,学生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每次上到商不变性质时,这哥俩的故事一出现,还是流量不断,赢得众多粉丝。而数学本身的故事也很多,比如讲到圆周率,圆周率本身有故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有故事,发现圆周率的数学家也有故事,这么多方面都有故事,讲的时候只能取舍,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而且讲着讲着也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身边的大事小情也可以讲成故事,如盒装牛奶上都有营养成分表,对照上面“钙 120毫克 15%”,就可以讲一个“我喝了多少钙”的故事,从而让学生在听得真真切切中“喝”得明明白白。

    让数学有故事,用故事学数学。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可能不喜欢数学,但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当数学披上了故事的外衣,便生动具体有意思了,自然就能让学生接受。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坎克说:“人类生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却能很好地理解故事。”

    现在偶遇从前的学生,毕业那么多年,他们有时还会聊起老师怎样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故事的情景。可见,多年以后孩子们可能不会记起你在课堂上教给他们哪些数学知识,但他们不会忘记曾经和你一起经历的那些故事。

    做有故事的数学,就是要讲好数学的那些故事。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