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强师举措 激发制度活力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中央4号文件印发两年多时间以来,综合效应逐渐显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新面貌,很多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9月4日,教育部举行2020教育金秋系列第二场发布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布和介绍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展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的情况。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张布和特别用两组数据来说明,一是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在发生明显变化。据监测省份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达到33.4%,比201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最高的两个省份的比例是55.3%和49.8%。二是各地招聘新教师岗位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今年某省会城市报名人数与招考岗位比例达到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2018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在中宣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各校不断深化强师举措,激发制度活力,用心书写教师队伍建设新篇章。
补短板,乡村教师待遇改善明显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
发展乡村教育关键是教师,乡村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何解决乡村学校教师“来不了”“留不住”的现实问题,各部委联合发力。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说,为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建设了40多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从高原、山区、牧区等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做起,有力改善了乡村支教、交流和特岗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为他们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提供了坚实支撑。
“乡村教师地位待遇有了明显改善。”任友群算了这样一笔账,2015年至2019年,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近5年中央财政划拨奖补资金206亿元,合力实施乡村教师医疗、住房、荣誉奖励等多种保障政策,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的近130万名教师。
如何用足政策全力助推教育脱贫攻坚,任友群表示,教育部研制“政策工具包”,2018年以来累计为中西部贫困地区选派近9万名支教教师,特别是向52个未摘帽贫困县倾斜。一系列政策如“特岗计划”,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国培计划”等,都在为贫困地区输送优质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缓解教师短缺问题。
而始于2006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特岗计划”尤其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年是“特岗计划”实施15周年,北京师范大学“特岗计划政策研究”课题组研究显示,“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累计招聘95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的1000多个县,为3万多所农村学校(含村小、教学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数量上极大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不仅如此,“特岗计划”还有效改善了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年龄特征和精神面貌,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课题组认为,“特岗计划”政策实施15年来,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得以缓解,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得以优化,有效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得以构建,农村学校教育面貌得以改观,农村学校和社会的活力正在呈现。“特岗计划”已经成为支撑中西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接下来,我们要精准实施系列中西部项目,补强教师队伍短板。完善特岗计划,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银龄讲学计划等教师队伍人才建设项目,为中西部补充大批优质师资。”任友群透露。
促发展,教师教育提振显著
“监测发现,各省份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明显增强,部分省份师范生生均经费标准进一步提升,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大学创办师范学院、增设教育学科专业在快速增加。”张布和口中所说的正是中央4号文件印发以来,各地各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效果显著的表现。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各地在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师范质量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务实举措。”任友群介绍,“十三五”期间,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全国共有4000余个师范专业纳入一级质量监测,221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第三级专业认证。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师范教育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高不高、教育事业发展强不强。”欧晓理表示。
为了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发展改革委在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积极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并重点加强幼儿教师、特教教师等急需紧缺教师培养,有针对性地弥补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突出短板。“十三五”期间,发展改革委安排28亿元支持华东师范大学等38所师范院校重点加强实践办学能力和学科建设,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
欧晓理透露,“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结合教育领域重大工程专项设置,进一步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一是做大做优、示范引领,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二是扶贫扶弱、补齐短板,支持“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办好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紧密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师范学院,更好地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软硬结合、建管并重,积极配合教育部同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选拔培养、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等制度安排,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急需紧缺教师培养,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今年是“国培计划”实施10周年。作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行动,“国培计划”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坚决落实扶贫攻坚,强化分层分类施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10年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170亿元,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600万人次,发挥了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国培计划’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宝贵的培训机会,实现了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的全覆盖。哪怕你在中国最艰苦贫困的地区,也能轮到一定的培训机会。我觉得‘国培计划’做到了,要是没有‘国培计划’,真不见得能够做到。”任友群由衷地说。
下一个10年,“国培计划”如何完善体系建设,关注管理效能,任友群强调要重点开展四个“推进”,一是推进教师培训个性化,通过对教师的精准诊断、测评,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培训内容;二是推进教师培训信息化,通过搭建培训资源的集成平台和培训学分的管理平台来提升培训效益;三是推进教师培训自主化,赋予教师更多自主选择培训信息的权利,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服务不同层次的教师;四是推进教师培训专业化,遵循教师校长成长的基本规律,规范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加强培训体系和培训者队伍建设,实施培训绩效考核,动态调整培训专家库,不断提升教师培训能力。
优管理,体制机制逐步理顺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体制机制捋顺了,教师队伍才有活力。
实践证明,中央4号文件印发两年多以来,教师管理更加优化,管理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教师编制不足问题有效缓解,“县管校聘”改革迈向深入,校长职级制改革初显成效。
“我们首先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违规处理意见或办法,明确教师职业行为底线。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与十项准则共同构建起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发布会上,任友群表示。
编制问题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任友群说,教育部正会同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指导各地通过加大挖潜创新力度、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等多种方式增加中小学编制,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江西省以教师招聘为契机,调剂新增了3万个编制;云南省从全省事业单位跨区域、跨行业调剂空编,为教育系统补充1.8万个编制。
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叠加的。监测发现,两年多以来教师待遇稳步提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已经得到部分实现,乡村教师工资收入在持续增长。同时,尊师重教社会氛围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我们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广大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逐渐在提高。我们的教师职业越来越吸引人,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也在逐年提升。”张布和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