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教学·杨树亚阅读教学:从文本特点出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阅读教学需要从“一篇”走向“一组”或“一本”:带领学生入乎其内读懂文本内容,是阅读课堂的重要任务;带领学生出乎其外发现文本特点,是阅读课堂更加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聚焦文本特点,是阅读教学的路径之一;反之,从文本特点出发读懂文本内容,是另一种阅读教学的路径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景文,文本结构严谨,特点鲜明: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组材,二三四自然段都以总起句的方式,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介绍大自然的声音。文本大量运用拟人化手法,语言生动,充满童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和二三四自然段的总起句,感知文本布局谋篇的特点,巩固上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同时,要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中描写声音的拟人化语句,用心揣摩,细细咀嚼,感受写景语言的韵味。这样的教学路径设计是基于文本特点的因“材”施教。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识字”单元,安排了四首儿歌:《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四首儿歌承担着集中识字、情境识字的主要任务。儿歌具有明快的节奏、鲜明的韵律,适合不同方式的吟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识字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儿歌本身的特点,让识字过程充满趣味。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集体读、个人读、同伴合作读、教师引领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美,进行快乐识字。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小说的特点主要有: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出人意料的结局,把故事推向高潮。针对小说的这些特点,阅读本单元《桥》这一文本时,就应该聚焦文本中老支书的动作、神态,感受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品味老支书短促有力的语言描写,感受老支书的人格魅力;咀嚼故事中凝练精准的环境描写,感受环境描写在故事情节推进中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小说类文本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

    文本特点不只是表现为布局谋篇的结构特点,更有文本叙述的“语言风格”。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中可能存在的“特别之处”,在“特别之处”感受作者的“独特表达”。作家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大量的“反复”,把母子之间的舐犊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反复”是学生阅读这一篇文章应该用心感受的“特别之处”:“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连续四次出现的“七八十”,把母亲恶劣的工作环境逼真地呈现。“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接连三次出现“我的母亲”,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段,把母亲工作的瞬间拉长、变慢,进而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五个“立刻”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用“亏他想得出”的方法,巧妙地刻画出母亲工作的紧张与忙碌。这样的语言风格是最鲜明的“文本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总之,阅读教学需要从文本特点出发,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