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雕”出精彩 “刻”满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雕刻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凝练的诗句”。

    在刀锋和木块亲密接触发出的“叮叮咚咚”声中,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美术教室内,一群“木雕小匠”正在忙碌着。走进“木雕”社团,你可以看见一群有模有样、认真细致的“小木雕师”,有的撸起袖子在赶制自己的雕刻作品,有的正拿着素描笔构思着理想中的画面,有的学生正跟着老师修光、打磨……他们时而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时而目光炯炯,神态庄重……

    面对艺术特色课程缺位等问题,我带着美术教师的责任,不断思索学习,尝试研究如何开展艺术特色项目课程。

    基于地方文化特色和《有效开发特色美术课程资源》课题研究,我们最终把点定位在“雕”上——雕刻工艺既有苏州特色又有文化内涵,既融艺术之美又重精细之功,可谓学生学习技艺、传承文化的好载体。

    锁定了目标,我这个来自东北的教师便“钻”进江南园林中,观古人留下的宝贵雕刻工艺,拍门板窗棂照片做学习资料,泡图书馆查阅园林木雕的书籍,购刀具、板材动手刻……凭借师范时修炼的一点浮雕技艺,融合园林门窗雕花风格,雕了两张花果题材的木浮雕作品,引来同事赞叹,更让看见的学生“崇拜”。于是,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一节课《园林意境》,选中一个班试课。班里大多数学生都是新苏州人,所以课程设计从“走进园林”到“无雕不成屋”再到“实践匠心”三个单元开展,从认识到研究再到创作,学生从对园林艺术的陌生到对这一操作性很强的特色课充满新奇感跃跃欲试,再到“叮叮咚咚”忙活起来,理性认识与感性表现有机结合。两个月下来,首批木浮雕作品新鲜出炉。对于学生和我来说,这一批稚拙的创作成果就像孕育的生命一样珍贵……大胆探索与成功的经历,让我有信心将这一项目带进社团,面向全校招募社员,而更多学生从中体会了一名雕刻艺人纯手工打造的美妙,这不就是传统艺术的传承吗?

    锋利的雕刻刀,坚硬的木头板,刀与木的较量依靠的是技术,这是第一难关,学生稚嫩的双手是否承受得住第一关的挑战呢?社团开展最初的一个月里,我的教学重点就锁定两点:一是安全,二是执刀方法。每次社团开课学生都是兴奋的,但我却是紧张的。已经无法记清有多少学生被刻刀划破手指,但他们的“无所谓”和始终保持的创作欲望,让我坚定地走下来了……更多的学生申报加入木雕社,有学霸级的乖孩子,也有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记得有这样一名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从来不及格,在班里各种怪态百出。但她总是表示想来木雕社团,新学期就报名参加了,甚至还兴奋地表示:“老师我终于来木雕社团了……”那节社团课我忙着指导,根本没把她放在心里,临近下课了她才拿着木板来找我指导。她的作品让我惊讶:浮雕牡丹花的花瓣已经有明显的层次感了,同时我发现她左手食指上还有渗血小口子。我的关注点立刻转移到她的伤口,她却着急让我评价作品。我表示了充分肯定,并给予细心指导……她的悟性很高,很快便因为雕刻又“出名”了,她的班主任也惊叹于她的变化。同样地,她也深深地给我上了一课: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执着和大气的品质,在她身上我悟到了育人的本质。

    我的学生中也不乏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有一个学霸级的小女孩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参加社团后的表现却令我大跌眼镜——她竟然不敢碰雕刻刀,手把手教她拿刀刻板,却吓得如受惊的小鸟。我只好从心理疏导开始做工作,逐渐从小心翼翼到抡起木槌敲打,再到尝试拿起刻刀,有了第一件作品……瘦弱的学霸终于突破自我,成了妥妥的“女汉子”。

    两年多来,我们的木雕刻社团初露头角,木浮雕作品也赢得各界观赏好评。参加苏州市国粹传统工艺展获得一等奖;在苏州园区首届和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中展示获奖。比赛和获奖,增强了师生对雕刻艺术研究的信心和课程开展的动力。

    我们付出过无限耐心和汗水,在小社员身上我看到了一段段生命的成长,收获了一串串宝贵的记忆。我们用双手和心灵刻画了每一幅充满温度的作品,见证了我和孩子共同的成长,木雕课程的开展也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