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笔谈在积极交往中重建师生关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生既是教育中的人,也是生活中的人。师生交往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建立有温度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本期刊发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班主任王怀玉的第四篇文章——

    ——————————————————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专注、更投入地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关心、信任与期许等情感态度,可以给学生安全感、愉悦感。同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与爱戴也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然而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师生关系往往“窄化”为简单的工作关系,教师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学习与行为表现的督察者”,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话题局限在单一的学习与行为的具体要求、沟通方面。这种缺少精神交流、缺乏心灵关怀的师生交往,必然带来师生之间感情的疏离。教师因此无法走进学生内心,难以了解学生真正的成长需求,导致教育难以走心,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学生建立有温度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在日常交往中传递理解与关怀。实际上,在师生交往中,学生通常是喜欢主动亲近老师的。但老师往往因为忙于事务而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对学生的积极回应。当一名学生主动亲近老师时,如果得到的不是积极回应而是敷衍应付,学生的心扉就会渐渐关闭,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就会越来越少。“老师是否喜欢我”“老师认为我怎么样”常常是中小学生判断自己能力和师生关系亲疏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行为动机及日常的师生互动。学生生病时一句温暖的问候,学生犯错误时一个宽容的微笑,学生畏惧时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师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同情、学会了快乐、学会了自信、学会了用心灵关怀他人。

    日常交流中,师生之间真诚、友好的交往也有利于在班级营造健康、和谐的对话环境,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科教师之间展开积极、和谐的对话,从而慢慢习得人际交往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对话与理解。课堂是师生互动、沟通、交往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积极关注与情感回应,可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营造多元对话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比如,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给不同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对于在课堂上不够专注的学生,班主任应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站在学生角度理解他们的某些行为表现。比如某个学生上课时表现不够专注、神情恍惚,作为教师最需要关注和了解的应该是这个学生的情绪、情感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盯”着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这一表现加以评判。经过私下了解,假如这个孩子前一晚刚刚经历了父母吵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这时老师就应该理解学生课堂上的走神表现,并及时疏导、真诚关切,而不是简单的责备与批评。

    在身体力行中传递平等与友善。研究表明:儿童从教师和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中学会怎样对待他人,一个一贯对学生讲话温和并尊重学生的教师,班级里的学生更有可能讲话温和、彼此尊重,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师生既是教育中的人,也是生活中的人。师生交往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实逼着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以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角色期待。

    教师应在师生互动中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反馈,促进师生积极情感关系的建立。比如节日里,教师收到学生的祝福卡,应及时表达自己的感谢;在处理日常班级事务时,教师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传递真诚与善意,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往更呼唤教师主动向学生表达关怀、传递真诚。在师生交往中,只有当教师把自己作为终身学习者,才敢于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才不会因为学生对自己提出建议而觉得有失尊严,相反教师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与意见。这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所形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例行公事的工作关系,而是一种彼此关心、相互理解、情意通达的“我和你”之间的亲密关系。

    (王怀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首届、第二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出版有《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班级管理新探》《小学班级特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著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