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小蔓:行走的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8月10日,听闻朱小蔓老师去世的消息,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我还是不能接受朱老师已然离去的事实。六七年来与朱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眼前,却难以言表。虽然我不是朱小蔓老师的弟子,但因为研究项目我有缘跟随朱老师,便有了诸多向她学习请教的机会。对我和我的同事而言,朱老师如同行走的活课堂,给我们极大的滋养和引领。

    2014年,朱老师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作为《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种子学校,将其毕生的研究心血放在一所学校落地,能让情感教育情感文明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在全国起到辐射引领作用,是朱老师选择我校时的期望。这种期望无关名利,只因教育梦想与情怀。为此,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和南通,深入课堂观课、参加学校德育活动、指导工作坊研究、出席各层面的研讨会,即便身体欠佳、卧床养病,依然时刻关注着项目的进展情况。这给了项目组全体成员极大的鼓舞。到了年末,学校项目组核心团队集体赴北京师范大学集训。两天时间,从清晨到夜晚,朱小蔓老师一直带着我们以课堂形式进行研讨,到了吃饭时间就叫盒饭,边吃边交流。由于担心朱老师的身体,我们一直想方设法控制她的工作时长,她却每每以“我身体没有问题”终止我们的想法。大部分时间,朱老师戴着老花镜边听我们发言边记录,然后在讨论时逐一解答我们的疑问。每天的集训时间都超过12小时,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说都已是高强度的集训工作,而那时已身染重疾的朱老师却没有喊过一个“累”字。也正是此次会议的深入研讨,我意识到朱老师的研究意义非凡而且极具前瞻性,同时也深深为朱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召。近年来,我们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执着于一件事,就是认真推进研究项目落地。

    这几年,朱小蔓老师的病情时有反复,但我们又有许多问题需要她指导,为此我常常自责。特别是2016年,朱老师肺癌复发,她不顾病痛辗转全国各地连续工作,我们学校是她全年工作的最后一站,也是她计划中的最重要的一站。当年11月,朱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坚持要给项目组做讲座。我实在拗不过她,就跟她说:“朱老师,你要讲我也拦不住,只给你30分钟,多一秒也不行!”她一上讲台,完全没有了时间概念,我几次想打断她,她总是冲我摆摆手,示意要继续讲。这一讲就是两个半小时。朱老师对病情看得很淡,她从来不把癌细胞当作工作阻力,却把工作的激情和热情发挥到了极致。她对自己的癌细胞说:“以前,我忽视了你们的存在,现在让我们和平共处。”她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命,也把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不畏艰难一路前行。

    朱小蔓老师做研究,一向是深度参与其中,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和直接体验。2018年4月,我校传统德育品牌活动“诚信宣誓仪式”即将举行。按照惯例,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师生爱戴的师长来给孩子们传递诚信火炬,全校师生热切期望朱老师能来。我知道朱老师的身体很虚弱,正当我举棋不定时,朱老师毫不犹豫地说“我来”。她还说:“我也不知道我适不适合做火炬的传递者,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到台上,只要能走到台下,我想我一定行!”我将朱老师的座位安排在距离主席台最近的位置,又安排了一位女教师搀扶朱老师走到台边。蒙蒙细雨中,四级台阶,朱老师缓缓而上,台上的朱老师笑容满面,高擎火炬。那一瞬间成了南通田中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跟随朱老师六七年,我见到和听说过朱老师的两次落泪。一次是诚信仪式活动,朱老师在父母与子女互动环节,走近了一对母女身边,读到了孩子分享给她父母的信,她抱住了这个孩子和孩子的母亲,相拥而泣。还有一次是2019年7月,李吉林老师因病不幸去世,那时朱老师癌病日沉,大家心照不宣地对她隐瞒了李吉林老师辞世的消息,我当然也没和她说。后来,听朱老师的家人说起,得知李吉林老师去世的消息,朱老师失声痛哭。

    朱老师的爱人吴志明一直陪伴朱老师治疗和出席各种活动。一次,我们的学术活动安排在南通某饭店。傍晚我陪朱老师散步,她忽然一脸欢喜地和我说:“永兵校长,你知道吗?我和吴老师的婚礼就是在这家饭店举行的!”我知道朱老师喜欢南通这座城市,却没想到渊源如此深厚。我旋即明白了她为何对这家饭店的老楼情有独钟,每每选择在此住宿却不去条件极好的新楼。朱老师在南通治疗,我能为她做的确实有限,于是我经常做些她爱吃的饭菜或者煲她爱喝的汤送过去。些许小事,朱老师却觉得十分过意不去,觉得给我添了许多麻烦。某次,朱老师来南通治疗,事先没有告诉我。闻知消息后,我匆忙赶往她下榻的饭店,在大堂一侧的小餐厅,我看到朱老师和吴老师正一人捧着一碗面吃着。我鼻子一酸:朱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她来南通呢?何况还要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营养不跟上怎么行?看到我,朱老师连忙和我打招呼说:“就是个简单的复查,你忙,不用管我们!”

    还记得2018年下半年,情感项目已经逐渐进入丰收期,朱老师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对于朱老师来说,教育研究和实践是一辈子的事业,我知道她在与病魔赛跑。2018年10月下旬,《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重要成果《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教师操作手册》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为了替朱老师分忧,我们学校承办了这次发布会。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也赶到南京准备借新书发布之机与朱老师一晤。几乎从不缺席重大活动的朱老师这次缺席了,我们多么希望朱老师能亲临现场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呀。尽管身体不好,朱小蔓老师仍不顾医生劝阻,坚持给发布会发来了视频。我们看到病床上朱老师依然一脸笑容,说起情感项目更是不能自已。今年六七月,我又两次到南京看望朱老师,她意识不完全清醒,更不能言语,但当我提及情感项目时,她总会略微动动手指,以示她在认真听我的汇报,让我潸然泪下。

    这些天,我们依然沉浸在朱老师离开后的悲痛之中。我深深感激,在我职业生涯的后期遇到了可亲可敬的朱小蔓老师。遇到她是我的幸运,她让我的教育梦想越发炽热,并让我充满勇气和力量,坚定不移走下去。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