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出发,打破师范教育老格局
我国教师培养主要依靠师范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教师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重大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式,对教师的素质能力带来全新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我国教师培养主要依靠师范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其培养模式在不断优化之中。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师范大学的调研显示,我国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实习、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课程结构欠缺合理性。有些课程设置比例失调,表现为专业课程课时分配过多、教育类课程课时较少、公共基础课内容相对单一。有些课程类型规划不尽合理,体现在学科课程多、实践活动类课程少。且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类课程,其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从教后适应速度慢、所学与所用之间出现明显断层、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效果不佳等问题。
教学实习缺乏有效性。一方面,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时间不足,师范院校对教学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学生参加有关训练的机会少、时间短。另一方面,实习选择范围有限,可选择的实习基地少,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实践需求。此外,教学实习与实际从教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大大降低了实践的有效性。
能力培养未达全面性。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集中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能力不足,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但师范院校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升引导不够。跨学科素质能力不足,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跨学科能力的养成迫在眉睫,现有师范院校学生的跨学科素质能力稍显薄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师范院校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方面有待加强。
政策规划存在局限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主要聚焦在公费师范生,具体表现为:地区、高校和个体间利益不能做到有效融合,公费师范生回到生源地从教,面临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相较于综合性大学的硕士、博士,公费师范生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政策规定公费师范生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与继续教育原则相违背。
针对调研发现的上述问题,在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师范生培养方式,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上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培养模式,突出现实需求。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的“老”格局,从教师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善教育理论、技能实践类相关课程内容,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以实现从教时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和创新潜质的发掘。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课程中渗透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让见习、实习和研习贯穿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和师资供需平衡体系,构建政府部门、师资需求方、师资培养方等协同的UGS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效果导向。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优化高等教育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教育实践全过程管理,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完善学习保障机制,从优选实习基地和延长实习时间两方面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闵行区教育测评与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