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游趵突泉寻幽
趵突泉公园是山东之旅的第一站,一路奔波而来,入园时已是正午。
走过高大的“趵突胜境”牌坊,迎面松竹中赫然而现一块巨石。导游说这是龟石,有典型的“瘦、皱、漏、透”等特点。据说这石的主人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收藏奇石就是张养浩滋养浩气的一种方式吧。
转过石屏,清泉入眼,水面上抛珠滚玉。我以为是晴午晃动的光影,或是垂柳上滴落的宿雨,导游却告知这是地下涌动的泉眼。真是泉城,大约每块石头底下都深蕴着一眼明泉吧,而映入眼帘的“晴雨泉”又是多么恰切的名字。
来到漱玉泉边,古人题此泉曰“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泉色清凉温润,遥想清照当年对影梳妆,明眸如玉、皓齿如玉,多少绵密情思,尽化作婉约词句。由漱玉泉右转而至一处院落,颜额牌匾上题有“李清照纪念堂”,细看了东西两亭的楹联:东亭是“清音万代名泉漱玉;独步千秋居士易安”,西亭是“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李清照的全诗是这样的:“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原来幽美宁静中包蕴着如此深愁,真是令人不忍细读深味了。进入正厅漱玉堂,李清照石膏塑像皎然在目,那石像塑的不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少妇,而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承载了家国万斛愁的奇女子。此时的李清照若到漱玉泉边梳洗,当真是“人比黄花瘦”“临流可奈清臞”了。
走出李清照纪念馆,行至游人众多处,这便是趵突泉了。东面的来鹤桥,西面的观澜亭,北面的泺源堂,南面环绕的长廊,处处是赏泉佳地,处处又自成佳景。站在来鹤桥上,花团锦簇、翠柳披拂,对面的观澜亭尽收眼底。亭柱上的楹联字迹雄浑:“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这是张养浩《趵突泉》诗的颔联,可见趵突泉当年声色。亭左侧泉中立石碑曰“趵突泉”,右侧是“第一泉”。顺着来鹤桥南行,可见一高耸的石碑,上写“激湍”二字,这是康熙皇帝的御笔亲题。绕至碑后,又见楷书文字,这是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诗。一碑两帝同书,也算难得一见。
右转至泉南的长廊,静坐在石阶上,泺源堂历然在望。“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堂前所悬的这副楹联,足以使人游目骋怀。此时日影西斜,游人渐少,水面仍是波澜不惊,美则美矣,可正如孟子所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而今观水而无澜,终是憾事。据说北宋诗人曾巩始用“趵突”命名此泉,既形容泉水喷腾不息之状,也能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历城县志》对趵突泉的描绘说:“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而今这雪色雷声“趵突”之势难得见闻,不禁使人心生慨叹。
趵突泉南边是柳絮泉,现在也没有往日泉沫纷繁、如絮飞舞的样子了。但明人写的《咏柳絮泉》一诗还是那样诱人:“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另有马跑泉、忘忧泉、放生泉等,未及细观,记之备忘。
市井不妨喧嚣,此间别有幽处。苏辙诗云“孤高每到一依然”,张养浩诗云“每过尘怀为潇洒”,诗中这“每到”“每过”很是让人神往。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我怕难有“再到”“再过”的机会了。漱石枕流、濯足洗缨,不过是闲时一梦而已——他日难为潇洒游,今夕且作依依别吧。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