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青谈家庭教育⑤孩子的成长与自然环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孩子成长需要的环境应该有三个,一是充满温暖情感的家庭环境,二是可供玩耍和创造的自然环境,三是可滋养审美素养的人文环境。

    人在自然中总是能够感到自由自在。大自然没有目的,既不引诱人也不示好人,既不教育人也不嫌弃人。人其实很依赖自然,但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在自然中,人是独立的。即使人深情地投入自然的怀抱,自然会接纳你,但不占有你。

    无目的的自然既不剥夺人的独立性,又可以满足人达成自己的目的。因为自然是完整的,是关联的,是丰富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创造,在土壤里种植,把蚕茧织成丝绸,提取矿物发展工业,制作乐器抒发感情。孩子在自然中发现、探索、破坏、搭建、感受、思考,形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找到自己与万物的关联方式,获得自处的方式,习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自然让孩子去自主发现。发现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形成自主性的关键,是探索的前提。自然没有预设的目的去吸引或迎合孩子,绿色不会招摇引起孩子注意,小鸟不会表演引起孩子注意,孩子注意到绿色,注意到小鸟,皆出于孩子的自主发现。

    一个男孩非常喜欢玩足球,天天在土地上、草地上和同学们踢,妈妈看他如此喜欢,就给他报了一个足球班,后来妈妈苦恼地告诉我“孩子不爱踢足球了”。

    现在的孩子正在被剥夺发现的快乐,皆因成人在教育上太过有为。在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经常看到家长要求孩子仔细看展品标签的说明,给孩子讲科学原理,给孩子介绍画家的生平等,成人对知识的过度重视阻碍了孩子去自主发现。大自然提供了孩子去发现的各种可能性,就像挖冬笋一样,竹林里有很多冬笋,可不太容易找到,找到了就非常兴奋,有成就感,还会形成经验。可我们的教育往往做着把冬笋挖出来让孩子去捡的事情,甚至把“冬笋”堆进教室,堆在课桌上,堆满书包。

    自然让孩子更有耐心和耐力。自然是有节律的,顺应自然便可克制人的欲望,使人自然地生出耐心与耐力。种下种子要等它发芽、成长、成熟,捕捉蝴蝶要静观时机,观察蚂蚁要付出时间,捡拾蝉蜕要付出寻找的耐心,爬山要付出耐力……

    自然让孩子更有创造力。自然做到了平等的最高境界——没有价值判断。在自然的立场上,花儿的芬芳与粪便的臭没有区别,熊猫的可爱与河马的憨丑没有区别,小羊的温柔与狼的凶残没有区别,兔子的柔弱与老虎的威猛没有区别……大自然是真正没有分别心的。大自然对于人,只给予,不指导,不控制,不评判。大自然的提供不是商品式的迎合、堆砌、引诱,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方式。孩子在自然中玩耍,想象力得到充分释放,一根木棍可以当马骑、当枪炮、当扁担、当房梁、当金箍棒、当拐杖……孩子们用自然之物玩过家家、玩打仗、玩搭建,都需要创造和想象。自然之物需要加工创造才可以游戏,孩子因此会变得心灵手巧。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人生产设计的玩具有固定的玩法,不如自然之物留给孩子们的空间大。

    自然不提供答案。看你错了也不着急,错得离谱也不责备,只是让你自食其果。失败了也不会瞧不起你。

    自然对人的好处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我只是开个头,其余的部分请大家去体悟。

    (作者系北京日日新学堂创始人、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