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行时课后服务:贴近学生,兼顾家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以“培养‘五育融合’的红色接班人”为教育目标,确立了“自愿性、公益性、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校本化”的课后服务实施原则,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重要的育人阵地。

    调查学生成长需求

    学生是否愿意参加课后服务关键在于家长,为了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向家长宣讲课后服务的益处。学校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在校完成作业,有教师指导,也有伙伴一起学习,这些都是家里没有的学习资源;与同伴相处可以避免孤独、促进心理健康;课后服务可以解放家长,减轻家长的身心负担和后顾之忧;孩子回家后不用做作业,就可以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给家长的信发出后,大多数家长都表示了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支持。

    学校想方设法让学生愿意参加课后服务,确保“留得住,感兴趣”。为了让课后服务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校在实施课后服务前期做了两次家长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之后又面向不愿意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制订合理的课后服务方案、高质高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小学生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20,学校对于此项要求的落实是有基础的。从2013年起,学校一年级上课时间就是8:30;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学校将二至六年级上课时间整体推移至8:20。对于有些家长上班早需要提前将孩子送到学校的问题,学校努力做好课前服务,要求值周的领导和教师7:30到岗,安排提前到校学生去操场锻炼、去图书馆自主阅读,保证提早到校的学生“有人管、有事做”。

    完善课后服务体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长需求、学生兴趣爱好,学校教学中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

    第一时段为15:30—16:30。根据家长希望孩子在校完成作业的需求,学校郑重承诺:第一时段教师进班,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进行学习指导、帮扶潜能生,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图书阅览等。

    第二时段为16:30—17:30。根据学生需求,学校全面优化课后服务工作,通过提供精心的服务及丰富的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元、个性成长,既关注特长发展,又关注自主培养。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学校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分单双周开设七大主题日,包括兴趣日、自主日、体育日、科技日、劳动日、家长日、主题日等。每个主题日都有相关的活动,比如体育日将学校的足球节、排球节、班级篮球节、小小奥运会等化整为零,融入其中;家长日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有效发挥家长资源,开辟家校合作新天地。

    自主日是学校的重要活动。如果学生只会按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去做,可能会失去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于是,学校将疫情期间对学生自我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延伸,希望给学生更加宽松自由的时间。自主日这天,学生完全自主安排个人的时间,制定自己的“自主日规划”,内容包括写作业、读书、玩耍等;六年级学生还可以自主创建俱乐部和社团,发展自己的未来领导力。

    创新七彩评价方式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学校针对课后服务主题活动制定了“七彩评价”制度,在2010年实行的选修课评价制度“七彩小护照”基础上,进一步研发“课后服务小护照”评价制度。“小护照”评价制度采取积分制和签到制,既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参加一次课后服务的学生积1分,在校完成当天作业的学生积3分,积分达到20分可以换取一张校长币或免作业卡,有需求的学生还可以赊借积分。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运行,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由最初的49%增长至后来的97.3%。数据的攀升离不开有效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也离不开全校教师全身心的参与和奉献。学校将继续努力,让课后服务课程更加丰富,让评价机制更加有效,从而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