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编题编出“学习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计算教学承载着理解运算意义、学会正确运算以及运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等任务,但计算课学生很不喜欢上,特别是偏重“刷题”的计算练习课更是缺乏学习动力。

    如何改进计算练习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我们在课上设计了“我是小主编”编题活动,由学生编写刚刚学完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并互解互评。

    通过对三个年级153份学生评价反馈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想法出乎意料。98%的学生非常喜欢或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的评价丰富多样,多得让人惊讶!有关注知识方面的:“自己编题要对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很了解”“活动让我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了更好的理解,我编的题目还真不错”“我更喜欢自己编题给同学解,这样能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且能增加这方面的数学知识,让我们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和知识”;有暴露真实思维的:“老师出的题,自己有时候是蒙对的,而编题必须真会”“死做题只能像机器一样,编题能提高思维能力”“平时做的题目全是老师出的,这次是自己出,这样的题目更容易锻炼我们的大脑”;有自我反思的:“通过编题,能让我知道自己分数计算哪些方面有问题”“我对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让我有了组织活动的能力,让我改掉了马虎的坏毛病”“解同学编的题目,我发现她的算式看上去十分简单,实则很容易让人受骗,所以做题要仔细”;有真情流露的:“编题十分有趣,我想多编一些题给别人做”“原来编题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不能编错也不能太复杂,老师平时给我们出题目很不容易”“以前我很害怕做这种题目,怕自己不会做,会做错,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其实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难,我自己也可以出题目给别人做”……

    原来,学生实际所想的、所需要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对于学生的能力我们过于定式思维和低估了。我们认为,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理解,编写大量习题让学生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应付、被动地参与。学生的想法给了我们一个提醒——“老师出的题我们只是一味死做,只要按照指定步骤去做”“而我们自己编的题要动脑筋,提高思维能力”,多么本质的区别我们却一直熟视无睹。学生都发现“自己编题自己解决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是需要动脑筋的,是需要深层次思维参与的,他们更喜欢这样的方式来主动学习。

    同时,学生还以自身经历对“我是小主编”活动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一是编题过程缺乏指导,部分学生耗费时间太长;二是部分题目质量不高,存在“数据太大无法解”“步骤太多”“数据错误”“用书上原题”等问题;三是解题中存在的错误处理不到位;四是存在互编互解不匹配现象,部分同桌水平相差较大,出现过易或过难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在计算课上我们做了“三变”。“变临时为长时”,改即时编题为平时积累,每个学生建立计算“错题本”“巧题集”等;由一次活动发展为贯穿整个学期的活动,或定期或同步开展编题活动。“变编题为‘编、做、改、教、评’一体”,学生不仅负责编题,自己还要会做,编错了要修改,解题者不会要负责教,还要评价对方编的题目。变同桌为团队,不仅是个人间的编题、解题,还可以是大组间的,或是一个学习团体编制一份练习给全班同学解决并评价。

    后续跟踪性记录和分析反映,“我是小主编”这类策略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变应付式的被动计算为必须动脑的思维主动参与,学生学习动力及深思力、创造力得以实质性的激发。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仪征市都会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