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教育的使命和担当□ 朱旭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师教育要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做好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以及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专业学习上开展教学方式、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要认识、理解儿童的全面发展,修读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编写儿童全面发展的教材,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了实施“五育”并举,教师教育要开设《“五育”原理》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师范生和教育专业硕士生掌握“五育”原理,能够在未来的课堂教学和育人过程中落实“五育”并举,从而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师教育的课堂上,也落实到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未来的课堂中;同时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培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师教育要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教育既要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思政的落实,又要培养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课程思政的能力,首先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要论述,其中有关教师的重要论述要贯穿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既要认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又要把对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认识付诸教育教学的行动,把“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结合”“四个引路人”和为人、为学、为事的时代“大先生”精神渗透到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其次要开设《课程思政原理》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通过《课程思政原理》的学习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掌握课程思政的规律,形成课程思政的能力。

    教师教育要夯实新知识论基础。教师教育必须以知识论为基础,无论是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知识素养,还是课程和教学论的知识构成,都以知识论为前提,但知识无论从生产方式、储存形式,还是组织方式,抑或传播途径都呈现出新的形态、新的内容,因此教师教育的知识论基础也表现出新的趋势,我们称之为教师教育的新知识论基础。它要充分利用知识传播的新平台来构建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传统的以教师教育者和教材为主的知识传播和组织方式从正式文本向去结构化的非正式文本转向,教师教育要充分利用知识传播的组织逻辑所经历的web1.0、web2.0、web3.0三个时期,也就是经历以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web1.0,以社交网络平台为代表的web2.0,以及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web3.0,以综合资源库、共创和智慧互联为主要特征的知识传播成为教师知识论基础。教师教育的新知识论基础还要从教育的普遍性知识转向体现中国教育政策、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的知识,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既要掌握普遍性的教育知识,更要掌握体现中国教育的本土性知识,如中国教育基础、中国教育哲学、中国课程论和教学论、中国教育社会学等,使学习者获得对中国教育的认识,这些认识建立在中国教育的经验、故事、理论、思想基础上,也就是要构建起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中国教育知识,成为教师教育的新知识论基础。

    教师教育要压实新技能基础。教师教育要将脑科学研究成果充分应用于新课程建构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脑科学成为时代的要求,教师教育既要把脑科学研究成果体现在课堂上,也就是教师培养本身要体现出脑科学的特征和基于大脑来进行教师培养,又要教会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将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师的跨学科应用,因而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应用能力。与脑科学紧密联系的学习科学也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具有学习科学的基础,教师教育要培养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在学习科学指导下建构教育环境的能力,从问题解决到情境设置,从任务驱动到合作学习,从项目学习到探究学习,都有赖于教师教育的能力培养。在脑科学基础上形成的类脑科学,也就是人工智能(AI)成为教育的新环境,迫使教师要掌握AI环境下的新技能,这是一种人机共存下的新技能。“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过程的建构已经成为未来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基本形态,教师教育必须把这些基本形态所需要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要设计掌握这些教学基本形态能力的课程,建设相关教材,甚至还要有不同形态下教育教学的实习实践。

    教师教育要受科技变革驱动。要让科技推动教师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或计算科学或数字科学、虚拟现实、5G或6G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既要作为方法论的科技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又要作为学习内容的科技推动教师教育发展,还要作为价值论的科技推动教师教育变革,从而实现教师教育的科技变革,让科技来驱动教师教育变革。这也是科技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需要,是新一代教师的新时代使命。为此,要对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学业要求、资格考试和面试等不同的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变革,使教师教育具有科技基础,在“三字一话”的人文素养基础上,推动教师教育的科技素养,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人文要素与科技要素相结合,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前沿的科技技能。

    教师教育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和担当。教师教育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另一个是科技强国战略。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振兴在于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在于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就是为乡村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是教师教育最大的担当和使命。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实施的强师工程中的“优师计划”“志远计划”和“启航计划”,就是助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为脱贫摘帽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系列计划;科技强国战略的基础在于高质量的科技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服务于科技强国就是要为科技教育培养高质量的科学教师,为此教师教育亟须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科学教师教育体系,让中国未来的科技不再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卡脖子”。

    教师教育必须是“双一流”建设的教师教育。一流教师教育机构才能培养一流教师,我国的教师教育总体质量偏低,以“双一流”为例,参与教师教育的一流大学严重不足,而且一般性教师教育机构面太大,为了解决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不足、低供给面大的问题,应该重构新时代中国一流大学的教师教育体系——应该由中国一流师范大学和一流综合大学构成,要制定相关措施鼓励一流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以一流学科为基础创设教师教育项目,要鼓励一流工科大学开展科学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充分利用一流工科和理科的优势来培养科学教师和职业教育教师,这是新时代教师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了解决教师教育机构升格压力,符合“师范”名称不摘帽的要求,重构新时代中国专门、独立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培养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教育大学”,保持专门、独立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对于一个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的教育体系而言是必要的,没有必要走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教师培养,包括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培养都由综合性大学来完成的路子。

    教师教育必须服务于中国1800多万教师,尤其要服务于1500多万基础教育教师,更要服务于800多万乡村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因此构建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一流教师培训、教师学习的高质量体系仍然是新时代亟须完成的一项伟大使命,这个体系中的最薄弱部分在于中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也就是坐落在区县的以教师发展机构为核心的,由教师发展学校、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名师工作室构成的教师教育体系。只有中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逐步构建并完善,才能真正振兴教师教育

    (作者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打造高质量西部师范院校     下一篇:弦歌与书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