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 |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毕生心血付杏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勇攀科研高峰。为了这个信念,他执着一生,将毕生心血倾注在中医药事业上。

    在张伯礼看来,教师就是阶梯,要让学生不断发展向上。从被人称为老师的那天起,教师的使命便在张伯礼的心中刻上烙印,让他在此后的教育生涯中忘我工作,倾注毕生心血。张伯礼很“神”,带出的学生个个出息。原因何在?每当有人这样问时,他总是笑笑说:“培养中医生,一要敬业;二要有医德,大医精诚,服务病人;三要学会中医的辩证思维方式,辩证论治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四要加强临床实践,倡导问疑精神……”近年来,张伯礼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280余名,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和我国各省市,他们多数已成为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

    2009年,在张伯礼的倡导下,以“责任、坚韧、克己、奉献”为班训的“勇搏励志班”正式成立。这个班每年从大学本科新生中招收学员,通过自我组织、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管理模式,磨炼学生成长成才,让他们懂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回报感恩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2015年该班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批天津市高校“一校一品”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首批建设项目。

    10年来,“加入勇搏、挑战自我”的信念在全校学生中传递普及。为进一步激励、资助在校家庭困难和立志于中医药发展的优秀学生,张伯礼先后捐出个人获得的“吴阶平医学奖”“何梁何利奖”等各类奖金200余万元,设立“勇搏”基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

    张伯礼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我给学生讲课时经常提到,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因为你犯一次错误,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医生要善于去悟,去思考,去总结”。为此,张伯礼坚持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要求学生从院校走出去向临床名师学习经验。他还特别鼓励师生间对病例的分析讨论,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

    没人知道中医药在张伯礼心里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但却知道几十年如一日,他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上。武汉疫情爆发后,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急召驰援武汉。在武汉,他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订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他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那里,既有统一方案,又能根据患者的病症采取个性疗法,所有患者除统一服用中药汤剂外,还因人调制中药颗粒剂,再辅以保健操、八段锦和心理疏导。从2020年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收治病人564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药以其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实力“圈粉”,在抗疫战场上书写了文化自信的绚丽篇章。

    作为一位校长、教育学者,张伯礼十分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提升及标准化建设,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国内首个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全国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并被颁布执行,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他还组织编写世界中医核心教材,建立国际中医师资培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中医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引领了世界中医教育健康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