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方略打造基于情感学习的学校管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力。这里所说的学习力,除了知识学习,还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情感学习。怎样让我们的孩子既有知识的学习力,又有身体的学习力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力?为此,我校制定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规范。

    强调空间管理和时间管理。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前准备、读写姿势、课堂纪律,到学生之间的作业点评、小组合作等,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规范。首先是空间管理。为了促进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发挥学科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学校特别看重小组合作学习和小老师制度。为此,部分班级改变了课堂的空间布局,让学生从排排坐转换为团团坐,让学生座位的空间结构成为合作学习和社会情感学习的教育资源。其次是时间管理。为了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自我规划的习惯,学校鼓励孩子用好每天7:40—8:10的时间,制订自己的“晨光计划”。学校举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孩子形成晨跑和晨读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习惯被选择、被安排,往往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所以管理自己的时间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一环。学校给予孩子自由的早晨,给予他们权力思考该做什么,为自己负责,这正是习惯的力量。由此出发,学校鼓励学生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学科学习和业余爱好的时间。

    为了强化学生的日常规范与学习习惯,学校调整了大课间整队集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规定了大课间柔韧操与相关运动项目,并通过类似的规范训练,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加强情绪管理与审美游戏教育一般意义上的情绪管理是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抱怨,以乐观心态面对困难。除此之外,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有自己喜欢的学科。

    在所有的学习兴趣中,学校尤其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引导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这意味着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事,还得帮助孩子建立对阅读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让孩子学会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生活。为此,学校各学科都作出努力:语文学科围绕文史哲整合语文课程体系,鼓励孩子以读历史故事为荣,提倡在语文课中融入文史哲,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英语学科尝试通过阅读绘本或短篇小说,适当提高外语学习的难度,强化学生模仿学习;数学学科在低年段开发数学绘本课程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人的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丰富的学科化阅读体验,目的在于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从而把阅读的习惯坚持下来,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要求或态度。事实上,好习惯的建立除了需要有培养的路径,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意志力去坚持。

    学校把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感发展当作学生成长的头等大事。我们提出,把人格教育作为第一教育,把德育课程作为第一课程。为此,我们特别看重审美游戏教育,通过审美游戏的途径,引发学生愿意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重视预习与自学习惯。预习与自学原本属于情绪管理和情感教育的一个部分。情绪管理和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激情,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主动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审美游戏”和“尝试中学”或“做中学”。为此,学校推进集团课程改革时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方法点燃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教师可给予辅导和支持,并依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尝试创造性设计主动学习的模式。

    通过家校合作延续优良的办学传统。每年寒暑假前的家长会上,学校都会向家长提出几点要求:首先,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自主选择各种“作业”,从学会阅读开始,逐步建立良好的自学习惯。表面看来,自学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其实,当我们把自学理解为“在尝试中学”“做中学”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低年级孩子,越需要自学。成年人也许可以在听讲中学习,孩子更需要在亲自选择、亲自参与、亲自尝试中学习。为此,学校鼓励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带来多样化的体验和项目式学习。

    其次,鼓励家长利用假期引导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当我们强调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时,我们并不主张给他们讲太多的道理,提高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社会交往和业余爱好。学校鼓励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以此推进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

    再次,鼓励家长协助学校建构食育本位、自食其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每年假期学校有一个不变的作业,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做饭做菜。我们鼓励孩子把劳动技能当作重要的业余爱好。

    最后,鼓励教师和家长共同创设丰富的活动课程,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了解他人,学会求助、合作、妥协、宽容和理解。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课本、作业本、练习册无法具备的教育力量。

    学校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小社会”。我们力求通过日常教学管理,培养有得体的交往行为、有健康的身体、有学习的意愿的“三有”新人、“新三好”学生,让学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成长价值和目标。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