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率过半 如何有效防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码上听见 赵芳辰 绘

    未成年人的近视发生问题在我国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我国近视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也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深圳市教育局和刊社共同举办的家庭教育大讲坛近期邀请了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国明和近视防控科主任崔冬梅,与家长一起探讨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策略及办法。

    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生活中虽然不少孩子存在近视的情况,但也有一些家长并不是很重视,没有认识到近视的危害性。张国明首先谈到了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他介绍说,近视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可见家族聚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近视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最常见的是长期近距离用眼,如看电子屏幕。另外是因为课业负担重,回家写作业时间长,缺少户外活动时间和运动等。还有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引起近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在谈到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时,崔冬梅提到一组研究数据:父母单方有一个近视,孩子近视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15%;父母双方都是近视,孩子发病率比其他人高26%;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发病率会高40%—60%。她指出:“后天因素包括不够健康的饮食方式,还有不良的用眼习惯、不正确的看书和写字姿势、不良的用眼环境如环境采光不足、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等。”

    张国明尤其强调了近视的危害性。“近视会造成很多症状,比如远视力减退、视疲劳、外斜视、飞蚊症、眼前固定黑影遮挡、夜盲症等。症状严重可能预示着眼睛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致盲性眼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他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容易并发的眼底病,一是视网膜脱离,二是青光眼,三是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眼底病变最严重的表现之一,是青壮年致盲性眼病之一。现在初中生、高中生中已经有了视网膜脱离的现象”。这种病变是可以早期发现的,比如有一些诸如眼前黑影飘动、闪光感、固定黑影遮挡、视物变形等症状。

    张国明认为,近视防控有四个关键策略:重视筛查、做好良好的宣教、给予适当的干预、提高视觉质量。

    “近视除了影响视觉质量、生活质量,还会受到择业限制等。”崔冬梅认为近视防控应该预防大于控制,“因为一旦发生近视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控制”。结合自己多年的眼科临床经验,她还介绍了近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比如孩子近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7—9岁的年龄段。“基本上以每年10%的发病率在往前发展,这是非常可怕的。”

    如何有效地预防近视

    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两位专家介绍了几个预防近视的方法。

    一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崔冬梅建议,最好在孩子3岁左右就通过验光等眼科检查来看看有无近视的发生,儿童青少年时期则要定期检查,“近视发生越早,控制效果越差,越容易发生高度近视”。

    二是改善用眼环境。“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持均衡的营养、良好的睡眠,并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时间。”

    比如孩子的读写环境要有适合的桌椅和良好的照明。“现在不少学校有可升降的桌椅,可以随着孩子身高的变化来调整课桌的高度,这点非常好。另外,孩子连续用眼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

    崔冬梅特别强调了增加户外活动的重要性。“有研究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和屈光度呈显著相关,户外活动每增加一小时,屈光度就会偏向远视17度,眼轴缩短0.06毫米。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孩子的2.3倍。”

    她建议,每天最好保证孩子至少有两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可以间歇进行,也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增加白天的课外活动、课间休息走出教室活动、上学和放学步行等。“另外周末可多带孩子去户外玩,如爬山、骑单车等,最好有更多的户外有效暴露,如户外阅读、户外上课等。”

    保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也是预防孩子近视的有效手段。“要注意不要挑食,多吃水果、蔬菜和鱼类,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和甜食。”关于睡眠时间,她建议小学生最好每天保证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保证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保证8个小时。

    三是改变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比如写字姿势应坚持“三个一”(眼睛和课桌之间保持一尺、课桌和腹部之间保持一拳、笔尖和握笔的手指之间保持一寸的距离)。崔冬梅说,她在门诊时经常发现有孩子因为没有做好“一寸”而导致视力问题。“不少孩子拿笔写字时,手指尖和笔尖只有不到一公分的距离,这样就只能歪着头,离桌子越来越近才看得清自己写的字,这种不正确的姿势,非常容易导致一只眼睛近视。”

    她介绍说,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不仅易导致双眼视功能异常,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读写困难,还会造成脊柱侧弯、双肩不等高等,家长千万别忽视。

    当今青少年的近视预防还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就是电子产品的使用。崔冬梅提出几点建议:除了控制使用时间外,一是尽量选择屏幕较大的电子产品,或者投影到电视上或墙上,最好能保持一米以上的观看距离;二是选择屏幕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三是眼睛距离电脑屏幕应不少于50cm;四是线上学习应在光照充足的房间进行。她还介绍了一个简单易行的“20—20—20”口诀:即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20英尺)远处20秒钟以上。

    孩子近视了该怎么办?

    崔冬梅用四个词来概括科学对待近视的态度:预防发生、正确诊断、合理矫正、延缓进展。她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先兆,就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医生会给予合理建议和矫正来延缓近视的进展。“当老师发现学生看黑板眯眼、皱眉、挤眼、揉眼时,要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明确干预措施。”对于近视高危人群或已近视者,她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复查,定期监测视力变化。

    崔冬梅介绍了近视的一些临床干预措施,如角膜塑形镜(OK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点、渐进镜等特殊类型框架镜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在眼科医生的评估指导下使用。有些方式是有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并不一定适合孩子,需要个性化的指导。”

    崔冬梅还纠正了家长关于近视认识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是认为戴眼镜没好处,会导致度数加深。“实际上戴合适度数的眼镜不会导致近视的发展,还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

    误区二是认为戴眼镜会导致眼球变形。“高度近视的人群眼轴会比一般人长很多,有可能表现为眼球突出,但和戴不戴眼镜没有关系。”

    误区三是认为眼镜度数最好配低一点儿。临床研究显示,配镜度数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眼睛疲劳,从而使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

    误区四是认为眼镜不需要一直戴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眼镜需要一直佩戴,这样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只有当近视度数特别小,看近处清晰度不受影响时,可以考虑只在看远处的时候戴眼镜。”

    误区五是认为眼保健产品能治疗近视。“实际上眼保健产品根本不能消除已形成的真性近视。还有家长认为按摩、视觉训练可以治疗近视,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

    还有一些比较流行的观点,比如“孩子近视没关系,长大后做手术就行”,崔冬梅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孩子的眼球在快速变化,得了近视不够重视的话,有可能发展成高度近视,从而增加致盲性眼病发病的风险。另外,太高度数会超过近视手术的适应范围,即使成人以后也无法通过手术治疗。”

    家庭教育大讲坛

    刊社 

    深圳市教育局 主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