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材料应用 开拓软雕塑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始建于1946年,2001年撤系建院。现有美术教育系、中国画系、绘画系、雕塑系、综合实验艺术系等10个系、3个研究所、1个图形信息处理中心。秉承着东北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美术教育、实践创作及理论研究的人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坚持材料和新具象两个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博学笃行、兼容并蓄,背靠传统、面向世界,兼顾个性化的培养,致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多元、开放的创作人才,力争建成国内一流、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雕塑学科。学院将软雕塑等新材料引入教学,不断推进全方位综合材料的雕塑技法教学和发展,为雕塑系、美术教育系学生的创作和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与可选择的媒材,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专业修养,丰富了学生相关理论、实践知识的储备。
探索前沿性专业教学,剖析特色雕塑教学需要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0年开设雕塑专业,2001年成立雕塑系。在过去的30多年里,雕塑系共为国家培养了6届两年制师范类雕塑毕业生和15届五年制雕塑本科生及16届硕士研究生,为中国雕塑人才培养和雕塑艺术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雕塑系于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次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诸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在材料研究、新具象研究、雕塑理论研究等方向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雕塑系面向国家、时代需求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传承东师人文精神,以培养具有高水平雕塑创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为基本要求,进而实现厚基础、精专业、深研究的学者型雕塑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客观事实及社会对雕塑艺术创新人才的需求,雕塑系从2002级五年制本科生起,通过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工作室分配制度的“小班上课”模式,将雕塑系人才培养的方向设定得更加系统化、学术化、合理化。不同工作室的开设,目的是更好地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支撑,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高远理想、扎实造型基础的高素质雕塑创研人才。
雕塑系将本科课程体系纳入两个特色鲜明的工作室之中,以创新性雕塑材料研究和探索为目标的第一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及以夯实深厚的写实基本功底为目标的第二工作室(新具象工作室)的设置,以培养具有高水平雕塑创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为基本要求,进而推进厚基础、精专业、深研究的学者型雕塑人才的培养。
两个工作室的设置并未割裂专业的具体方向,而是由此培养具有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人才,让学生深刻领会两个工作室的不同,明晰不同工作室课程之间的交集,并依据学科素养的相关学习方法与策略去解决雕塑学科及跨学科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探索精神,使其在了解和基本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掌握各种雕塑材料及技法,探索研究不同的雕塑语言,收集新媒体讯息等资料,并运用到创作中。
作为第一工作室的专业主干课之一,“软材料雕塑研究”课程被安排在三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具备相对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并基本掌握了传统雕塑的本体语言。由此,“软材料雕塑研究”课的设置,承上启下地拓展了学生对雕塑材料软硬度、质感、触觉、温度、物性等多方面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助推他们掌握新的雕塑材料及其技法。
现当代雕塑艺术发展中出现的软材料雕塑艺术,以材料语言的柔软温暖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僵硬”,以流动可变的造型语言打破了传统雕塑的“恒定”,以空间语言的生活化倾向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固定”,以一种全新的美学样态,丰富了雕塑的材料选择,进而拓宽了雕塑系材料工作室的教学理念。软材料雕塑的具体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当代艺术思潮和前沿艺术动态的解读与分析,材料与观念关联的建构有助于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理论底蕴投身软材料这一新兴雕塑材料的创作实践。
由此,雕塑系“软材料雕塑研究”课程的设置,不仅激活了学生对现当代雕塑材料的多方面认知,促进了学生对雕塑材料的多元理解,还引导学生在拥有一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对雕塑的本体语言有更深层的认知,进而培育了学生在认知和掌握不同雕塑材料语言基础上的综合素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及鉴赏能力,为培养拥有雕塑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够运用多元化的媒材和手段,将创新精神、人文思考和跨界融合意识自觉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的全方位雕塑艺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探索材料语言的突破,建构软材料雕塑艺术研究教学体系
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中,根据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对世界前沿雕塑艺术发展趋势的考察,雕塑系材料工作室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基于不同雕塑材料的实践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比重。软材料这一“非传统材料”介入雕塑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是对生活之于艺术的转向问题的深入探讨,更是基于雕塑本体语言将新兴雕塑材料引入材料工作室教学的重大突破。
温暖柔软的新材料介入到雕塑艺术创作中,体现出富有亲和力的美学特质,呈现“接地气”的艺术面貌,构建起“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全新艺术表达方式。“软材料雕塑研究”的教学让雕塑系材料工作室的学生拓宽了艺术眼界、深化了对当代艺术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掌握。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软材料雕塑研究”课程,在材料创新性研究教学方面,成为国内美术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品牌。
雕塑系注重学生对雕塑新媒介、新材料的发现与探索。在具体教学中,专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融会相关艺术学科理论基本知识,不仅启发学生将传统雕塑艺术语言融入新材料的实践创作,还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综合材料,进行创新性的软材料雕塑“实验”探索。基于这一新雕塑材料的开发和教学,全面提升和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艺术创作热情、材料创作能力及开阔的艺术视野。
过去十余年的软材料雕塑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软材料雕塑的探索和实践创作热情,雕塑系每年都有应届本科生、硕士毕业生以软材料雕塑形式进行毕业创作,入选面向全国雕塑系/专业毕业生的、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及《雕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并获奖。雕塑系师生的两件软材料雕塑作品分别入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一件软材料雕塑作品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优秀奖,还有两件软材料雕塑作品分别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和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增强软材料雕塑教学通识性文化特性,促进学科交叉的特色教学
雕塑系基于软材料开展的“软材料雕塑研究”课程,自2006年开设至今,培养了十余届毕业生,丰富的作品、成果及在国家、省级重要展览上取得的奖项,为毕业生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师行业提供了教学上的辅助及创新性美术课程的开发。
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雕塑材料,软材料与生活亲近的属性及其对于非雕塑专业学生而言相对容易掌握的部分技法,使得软材料雕塑的相关教学被纳入到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的课程体系中。美术教育系秉承学院完善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新课程计划,形成了“课程模块合理、养成路径畅通、综合考核公正、产出成果合格”的养成教育体系,建构了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的、以“跨界·综合·通识”为特色的卓越美术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美术教师教育的一个优秀范例。
为本科四年级学生设置的“雕塑认知课”,成为美术教育系合理化“课程模块”中拓展学生“三维空间”雕塑艺术认知的重要环节。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雕塑系专业教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将基于软材料雕塑的教学适时地应用于培养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通过讲授,以有亲和力的软材料介入雕塑创作的方式作为教学的入口,启发学生了解雕塑门类与其他美术门类不同的空间认知,让师范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雕塑材料及其语言的多种表现形式,并将其运用到将来的实践及创作中,以丰富中小学美术教学。
与金属、石、木等材料相比,软材料雕塑的创作技法更容易掌握,美术教育系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在不拘泥艺术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开发师范类学生对雕塑本体语言的认知能力、逻辑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针对师范类学生将来就业要面对的中小学生群体,雕塑认知课更注意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三维空间感”的全面理解,使学生找到自身的艺术表达语言特征。由此激发他们将软材料雕塑课程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材料雕塑语言独特的表现技巧及其风格的理解,唤起学生艺术个性及创造意识的觉醒。
同时,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培训基地,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担着面向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培训职责。美术学院充分发挥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方向的优势,通过开展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发挥高师美术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13年4月和2017年12月,美术学院面向大连市甘井子区及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开设包括“软雕塑艺术创作”在内的一系列培训课程。此外,2013年3月,雕塑系专业教师还应邀为深圳市罗湖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开设“软雕塑”的相关培训课程。
在这一系列面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软材料雕塑”培训项目中,雕塑系专业教师基于中小学美术教师不同的个人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拓宽他们对雕塑材料的认知,丰富“三维空间”艺术的多方面表达。在此基础上,每名学员都很好地完成了培训项目规定的软材料雕塑作业。共计12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将所学所感融入自身的美术教学体系,在针对青少年的美术课堂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其认识世界、认识艺术的全新视角,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美育的全面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