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内高质量轻负担育人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为家长,我感觉和过去没什么不同,没有焦虑感,更不会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滑。”日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小白杨中学学生张嘉祺的母亲周英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周英萍一样,谈到“双减”,这所学校家长淡定的回复让记者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原来,3年前,小白杨中学就开始搞自己的校本“双减”了,先行探索和尝试,让这所学校师生和家长都尝到了甜头。

    探索高质量习题模式

    “学校一边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一边督促家长不要送孩子去校外补课。几年下来,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压力小了,笑容多了。”周英萍说。

    “回头看我们3年前开始走的路,目的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真正把孩子的负担减下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实践,去和家长交流,去体验生活。”小白杨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霞说。

    3年前,为了把作业量减下来,又不影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小白杨中学决定探索“高质量习题”模式,组织教研力量和教师对学生习题进行研究整合,既大幅减少了习题数量,又保证习题真正能促进学生学习。“我们把优秀教师组建成立名师团队,带领本学科教师对课本进行深挖,对习题进行编排。不仅告别了题海战术,而且抛弃了长期存在的刷题理念。”刘霞说。

    除了探索“高质量习题”模式,学校名师团队还对教材进行整合,实行大单元、大学科模式,并对学科进行整合。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小白杨中学,语文课不再是单纯的语文课,也没有按照课本顺序上,课程难易程度根据每个单元可融合性进行调整,既让学生容易接受,又融合了相关知识。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为学生减负。

    教师无私付出成为学校文化一部分

    “几年来,对有需求的学生,以及家长接送有困难的学生,学校教师一直义务做课后服务工作。”刘霞说。

    小学一年级学生杨梓轩调皮好动,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语文教师王秀娟没有放弃他。课堂上,杨梓轩学不会的知识,王秀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对其耐心辅导,不会读的词,一遍接一遍地练习。生活中,王秀娟从他的行为习惯入手,一点点培养。点滴关爱温暖了杨梓轩,使他渐渐发生改变,改正了很多坏习惯。

    “没有人要求我去做,也没有报酬,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不由自主地去做的。”谈到长期坚持下来的课后服务,王秀娟说,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有了很大进步,自己也有了强烈的成就感。

    同王秀娟一样,在小白杨中学,教师们利用课后时间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采访中,多位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没有到校外补过课,不需要校外培训,学校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学生家长吴若妍告诉记者,学校还深入开展家校合育工作,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做学生减负工作。“由于学校一直坚持课后服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家长没必要再送孩子去课外培训班补课,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记者在小白杨中学周边走访,很多老居民表示,过去这里就没有校外培训机构,一位老住户说,“学校老师帮助了有困难的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生存不下去”。

    以戍边精神教育为突破口

    如今,思政教育成了学生们的最爱。老师把课堂搬到了红色基地,校外辅导员、老红军走进了校园。为开展戍边精神教育,学校鼓励学生收集前辈们的屯垦戍边故事相关素材,让学生不忘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微型思政课一日两讲,由学生讲红色故事,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天下午,小白杨中学都要开展学生定心活动,即拿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规范字,之后才开始上课。“虽然时间很短,但学生既练习了书法,又定了心,养成了好习惯,还对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举多得。”刘霞说,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校始终紧抓不放。

    学校60多个社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除了每周五下午两节实践活动课,平常的活动也丰富多彩。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彻底抛开了分数,转化为现在的五颗星与红花评价。比如,评选体育之星、孝敬之星、劳动之星,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刘霞说。

    “认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才能办好教育。”小白杨中学党委书记廉跃礼说,“‘双减’政策出台后,我们充分认识到之前所走的改革创新之路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牢牢抓住素质教育这个牛鼻子,以戍边精神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