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变现”
翻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学习的方法: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看到“嗜书狂和夸夸其谈者”这节,感觉颇合我意。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毫不客气地指出:“嗜书狂最喜欢干的事情,则是读最新的书或者他们认为‘极度重要、启发思想’的专论,但别人却找不到和他同样的书。我们学识渊博的典范人物就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让他的朋友惊奇不已。”审视自己有时候还确实有这个毛病,常常会因自己读过别人没读过而得意,也就难免会流露出对他人的种种不屑,随之而来的是被认为不好相与。这是怨不得别人的。
下面这段话更是让我醒脑:“我们的书虫就住在他的藏书室里面,并且为了他的藏书室而活。这间屋子宏伟异常,书多得塞不下,他就在这里接待自己的崇拜者。用愉快风趣、活泼机智、话题广泛的言谈吸引他们——通常以这种固定的问题开头:‘你是否读过某某和某某(某某可以是美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或者某个北欧人的名字)的书?你熟悉这样和那样的著名理论吗?’还没等人家回答,博学之士就开始用亲切而雄辩的语气,为你详细讲解某些狂野不羁的理论和充满冒险精神的意见,你根本无法把这些内容和现实联系起来,只有谈话主题是精神方面的时候尚且可以容忍。”
这世上抱着满腹经纶睡大觉的大有人在。坐拥书斋就以为是读书人了的大有人在,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了,殊不知所读不能“变现”——不能转化为个人认知,并付诸实践,就白白浪费了时光。如果多读不能改变所为,莫如不读。进一步说,读得再多不能提升个人认知,与没读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所读本是胡言乱语,甚至可能被它带到沟里。知识固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个人知识,不能改善自己的认知与行为,至多不过可以让自己成为夸夸其谈者。另一方面,天下可读的东西太多了,穷其一生,也就读个皮毛,没什么了不起的。
书,不仅是给人读的,更是启发人思考的,如果再进一步,还是供人批判的。读书固然关乎一个人的认知,但如果读书成为一种门面了,不读也罢。打个比方,读书就如品茶,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还要考虑冲泡的器皿,关键更在冲泡的功夫,不会冲泡,再好的茶叶也会被糟蹋了。冲泡的功夫即便不错,喝茶的不会品,同样是糟蹋。教师作为阅读者,不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是拥有多少文化的天才,只有将所读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活动,才能将自己“从被人遗忘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恐惧中解救出来”。
(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