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思政”走新更走心
面对个性独立、思维多元的00后大学生,怎样让思政课深入人心,直击学生心灵?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依托信息特色,将信息类学科优势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两个维度,教学、竞赛、科研三位一体的“信息+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思政课”建设格局不断拓展。
“数字马院”构建多维学习空间
2019年至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了西柏坡纪念馆、平西情报联络站等红色展馆,制作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的虚拟现实数字展厅,建设“数字马院”平台,逐步实现信息、资料、视频等数字化,成为师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传播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推进了思政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建构多维的学习场域,促进教室小课堂、网络新课堂以及社会大课堂的深度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健说,“疫情期间,这些展厅也确实派上了用场。师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端口形象了解红色基地的情况及相关历史资料,足不出户就可以上好思政课。”
除了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之外,学校同时还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实现思政课智能交互、沉浸式的“虚仿”学习,让学生在“视听触”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完成思政课学习体验。
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各类理论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学术科研资源以及文化资源搬上“云端”,推进“数字马院”平台建设,在平台上设置了“思政教学备课资源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此外,学校注重挖掘“大课堂”思政元素,录制系列抗疫微课、建党100年微课,在“数字马院”、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
信息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增进育人实效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社会大课堂是思政育人的另一个阵地。2019年以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思政课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张健介绍,在学校支持下,思政课实现了“1+N”多部门、多学院协同创新。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媒体类作品征集活动;建设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搭建平台;为深入推进师生开展实践研究,学校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
2019年起,马院还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级A类赛,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并调研社会热点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亲身实践、调查研究,推进新思想新理念在师生中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信息技术与科研相融合,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在思政课建设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还注重将信息技术与科学研究相融合。
2019年12月,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组建了校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数据研究中心”。该中心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运用大数据的理论与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搭建开放式的研究平台,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提升思政育人质量。
2020年4月,“人工智能社会治理体系研究中心”成立,2021年5月,旨在推动廉政建设研究和廉政教育的“高校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成立。
“依托这3个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形成了思政课学术团队,学校思政课教师深入开展系列学术研究,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提升思政课理论教学水平,为学校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张健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