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生系统 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以破解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困境为导向,以财经商贸专业群为依托,持续推进校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积累了可推广的经验,取得了诸多成效:近5年,学院财经商贸专业群学生获职业技能竞赛国家一、二等奖3项,省一等奖12项;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级奖项14项。8家合作企业成长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5名企业师傅获评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为企业累计带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这得益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深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会计学院、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在校企间打造了以“资本—基地—项目”为共生关系的校企共生系统。通过构建校企间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激发企业的育人主体意识,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生共长,破解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难以真正建立、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不匹配、产教融合“两张皮”等问题,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以“混合”合作模式构建双元育人的共生系统

    基于混合所有制模式,学院以构建产权明晰的校企利益共同体为着力点,探索校企共同投入资本、资产混合所有制的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的共生系统。

    校企合作中,企业有真实资本投入,才更有动力去承担与履行育人责任,学校也才能对企业提出责任要求;职业院校尊重企业利益诉求,重视企业成本收益规律,才能使校企合作行稳致远。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调研发现,企业的合作诉求离不开提高净收益、获得学校技能人才供给、技术升级服务或政府部门的财税、金融、信用支持。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探索中,企业投入资金,学校提供场地,建立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会计学院”、混合所有制的共享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机制设计,将企业诉求实现过程与人才培养成效绑定,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学校将人才培养的过程项目化,所有项目都依托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校企双方协作来实现,从而构建起了以资本—基地—项目为纽带的校企双元育人共生系统。在治理机制上,建立以二级学院、企业、教师代表三方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双方合作组建管理团队,制定管理制度,保障规范运行。

    以“教师—师傅”协同组合推进校企结对精准育人

    根据个人特长及职业规划将教师划分为“教学能手型”“技能竞赛型”“双创能手型”“科研标兵型”“服务育人型”5种类型。根据服务的优势领域将企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功能划分为实践教学支持、技能竞赛培育、“双创”项目孵化、科研与社会服务支持5种类型。不同功能企业安排的师傅与相应类型的教师团队精准对接,形成教学型、技能竞赛型、“双创”型、科研型、服务育人型等5种类型,“教师—师傅”协同组合,实施精准育人。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产、学、研、赛、创”五位一体新模式

    以群建院,在专业群内打破资源的专业归属,以基地和项目为纽带实现校企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资源在专业群内动态重组,实现产、学、研、赛、创的融合。基于校企混合投入建设的“共享实践基地”,将已经精准对接的“教师—师傅”协同组合,再对接到具体基地,基地既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又满足企业员工培训和业务发展等需要。

    将人才培养关键过程项目化为课程教学、技能竞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五大类型的项目,项目类型与“教师—师傅”协同组合类型精准对接,所有人才培养项目都依托共享实践基地通过“教师—师傅”协同组合来实施,形成企业—基地—项目—教师的精准对接链条。

    通过以上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了适合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并在学院财经商贸专业群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据麦可思研究报告,学院财经商贸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平均起薪点5000余元,教学满意度为98%,就业岗位适应性达99%。成功的探索经验通过连续5期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领导实地参观、举办国培项目及社会培训项目在国内推广,《广州日报》、南方网等媒体进行10余次报道;通过开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跨境电商、直播带货培训,服务西藏、新疆等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学院校企双元开展的社会培训还延伸到国际合作中,他们通过基于鲁班工坊举办跨境电商培训班,承办中非国际产能合作高峰论坛等,培训了70余名亚洲、非洲国家学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兰桂华 方勇华 蒋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