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也能成为教育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饱含着父母的期盼与希冀。它是一个人第一个社会符号,伴随人的一生。

    我现在用的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改的。这还得从一节党史课说起。读小学三年级,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鼓励身边的警务员陈昌奉克服困难的故事。陈昌奉15岁给毛主席当警务员,毛主席经常教他识字,他学习非常刻苦,毛主席亲切地称他“红小鬼”。在长征走过夹金山的时候,因为空气稀薄,加上天寒、劳累,陈昌奉全身直打哆嗦,晕过去了,毛主席不顾天寒脱下自己的大衣给他披上。陈昌奉醒来后看到主席单薄的身体屹立在寒风中,他的眼睛湿润了,他咬紧牙关,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继续跟随毛主席长征。

    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老师把“陈昌奉”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说这个字读“奉”,是奉献的奉。我马上高高地举起小手:“老师,我要改名字。”老师一脸严肃地说:“你为什么要改?你这个名字蛮好嘛。”我说:“老师,这个‘凤’是女生的名字,不好。”我恳求道:“我要学习红军战士陈昌奉,长大后要为社会多作奉献!”老师竖起大拇指:“你说得好,就这么改!不过你当着全班说出的豪言壮语,可要兑现哦,如果你说假话,我就把你的名字改回来。”那时候改名字不用上派出所,只要老师同意就行了。

    回到家里,我问父母,为什么给我取个女生的名字,并把改名字的事告诉了父母。我父亲是教师,他解释说:“凤凰是鸟中之王,其实凤是雄的,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你将来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飞黄腾达。”我坚持说:“我不要展翅高飞的‘凤’,我要多作奉献的‘奉’。”父亲笑着说:“那好,我们尊重你的决定,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父母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生怕老师把我的名字改回去,从此,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努力兑现我的承诺。

    学雷锋活动我最积极,主动打扫卫生,经常帮助同学,学习也更加努力。

    我16岁高中毕业,赶上了恢复高考的首班车,高考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华中师范学院,决定将来当一名教师。那时教师特别清苦,但我认为,教书育人更能为社会多作奉献。

    大学毕业,我响应号召,来到一所农村中学任教。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学生作自我介绍时,我说:“我叫高圣奉,这个名字认定了我的天职,就是要把神圣的精神财富,高高地捧着,奉献给你们。”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第一节课,我就能“名”记于心,亲切地叫出班上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在惊讶的同时,对我有了亲近感和信任感。班上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寓意,我就开展“我爱我名”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根据对父母的询问、结合自己的理解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解读自己名字的意义,从而增强为美好未来努力的动力和决心。在元旦联欢活动中,我把学生的名字编设成谜语,让学生猜出自己的名字,学生们乐在其中。每到期末撰写评语,我也时常用学生名字的寓意进行点评,进行引导、激励……我巧妙地把学生的名字开发为教育资源,并因“名”施教,使我的教育教学多了一分精彩。

    30岁那年我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31岁被破格评为特级教师,后来我当了校长、教育局局长。我在宜都市当了5年教育局局长,在全市推行分层教学、弹性作业、快乐考试的改革。2002年《人民教育》杂志第10期,以《宜都:山区素质教育奋斗之路》为题作了特别报道,推介宜都教育改革的经验。2003年,我面临着从政还是从教的抉择。我想,我是教师出身,我的名字注定了我的天职,我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于是毅然决定回到学校。

    无论当局长、校长,我都把自己的名字作为办学的追求,即做神圣的教育,办高雅的学校,当奉献的教师。为把夷陵中学办成高雅的学校,我提出“三高”育人目标,即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位生活。高境界做人,就是要培养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的人;高水平学习,就是要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潜质卓越的人;高品位生活,就是要培养身体好、心态好、习惯好的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院士、书法家徐扬生先生考察我们学校后,巧妙地把我的名字写成书法作品“至圣奉献”赠送给我。我非常喜欢,把它挂在办公室,每天看到它,就会想起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诲。

    高圣奉这个名字影响了我的价值追求、人生抉择,也影响了我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

    学生的名字也是教育资源,如果教师用心挖掘,用智慧巧妙地诠释,给学生打上美好品质的标签,唤醒学生心中那个美好的自我,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作者系湖北省夷陵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