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为快乐付费,莫为冲动买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闻回放

    中青校媒一项调查显示,83.02%的受访大学生会因收获喜悦和内心满足而为兴趣买单。手办、盲盒、潮玩、文创……这些在传统消费观念中可能不被考虑的产品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吃香。

    主持人语

    姚泽金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伴随着消费主体的迭代、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兴趣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开始火爆。但是,在追求“兴价比”的同时,也应当保持理性,适度消费,莫忘“性价比”。“性价比”不仅仅表现在理性消费上,还要能够辨析购买冲动。三名大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兴趣消费现象进行了讨论,让我们一窥大学生的消费观。

 

    与追求实用和性价比的老一辈消费者不同,年轻人因为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从而对“有趣”和“喜欢”的商品有更强的消费冲动。在物质贫瘠时代,精神文化消费是小众行为,难以为社会大众所享受,当下的年轻人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兴趣消费,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部分人之所以会给兴趣消费贴上“乱花钱”的标签,主要原因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人,大部分是没有经济来源,需要从家里支取生活费的学生群体。一些年轻人对自己的消费水平缺乏相应的认知,加之自控力不强,从而容易因为“脑子一热”而冲动消费,并最终出现后悔情绪。

    要引导年轻人不为“冲动”买单,首要的是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消费水平,为自己每月的精神消费份额设定红线,在不影响正常物质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再按照设定的标准进行精神消费;在遇到可能触碰到红线的精神消费时反复斟酌,结合其实用属性和精神属性进行考量,如非确实需要,则果断放弃。

    抑制冲动消费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博弈,几乎在一念之间便可分出胜负。这更需要年轻人对自己的消费水平有清醒和坚定的认知,在触及红线时冷静沉着地斟酌,分清自己所面对的究竟是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精神享受的兴趣消费,还是一时兴起的冲动消费,做到为快乐付费,而不是为冲动买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