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载铸就辉煌 新征程再谱华章
1984年以来,学校确定了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拓宽研究领域,为山西经济多作贡献。“211工程”建设期间,学校提出要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和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对充分体现区域和行业特色的优势学科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承担国家项目研发稳中有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学校发挥优势特色,立足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区域产业需求相结合,从“将学术成果落地”的角度出发对学科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彰显了百年老校“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建设”的办学特色。
谢克昌院士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战略规划研究方面的孜孜求索,金智新院士在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和煤炭安全工程管理上的矢志创新,黄庆学院士对大型轧钢设备设计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的不懈攻关,赵阳升院士在煤层气、油页岩、盐矿、干热岩地热等资源能源开发领域的潜心钻研,吴光辉院士深耕飞机设计领域数十年、终让国产大飞机飞上蓝天……这些太原理工大人的杰出代表,用奉献和执着生动诠释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理想信念,充分彰显出“体现地方经济特色明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直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的突出优势,谱写了爱国敬业、求实创新、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壮丽诗篇。
近年来,学校坚持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优势,以“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主导学科,对接煤基产业“精准勘探—智能开采—高效转化—清洁利用”产业链,在气化煤气和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双气头”多联产、低渗透煤层气原位注热强化抽采、煤制烯烃分离和甲烷富集、煤层气制备金刚石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顺利通过“双一流”首轮建设,如今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发展强势、特色鲜明,学科水平位于国内高校前9%,煤化工方向表现突出,“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国家平台历史性突破。
寇子明教授的“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与更换关键技术与装备”、冯国瑞教授的“复杂条件下遗弃煤炭资源开采岩层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宋建成教授的“煤矿无人值守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制”……学校依托“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学科群,着力打造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利用、煤机装备新型金属材料、煤基高值先进材料等科技创新链,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获得多项科研奖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李璞老师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一种Tbps码率全光真随机数发生器”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是学校首次获得该奖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化工学院李晋平教授团队的李立博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具有铁-过氧阴离子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物用于乙烷/乙烯分离》,是太原理工大学首次在《Science》主刊上以第一单位发表研究论文。
于盛旺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把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煤层气(俗称“瓦斯”)变成了价值极高的“金刚石”。“我们现在做一克拉金刚石最低端产品需要10立方米的煤层气,成本约30元;一克拉金刚石按最低价可卖200元,等于涨了近6倍。”于盛旺说,目前装置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与国际上同类装置相比较,制造成本仅为国外的几分之一,而生产同类别金刚石的效率却提高了2至4倍。正是看中这项技术创新的可观前景,华阳新材料集团(原阳煤集团)出资3.5亿元,加速“煤层气生产金刚石”项目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为山西煤层气资源找到了一个“论克拉卖的价值链”。
山西省中部西侧的吕梁市资源丰富、产业多元,2021年1月17日,学校与吕梁市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十年规划、十亿投入”的大手笔长期合作,成为新时代太原理工大学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按照“点对点推进、清单式管理”的工作思路,聚焦吕梁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学校给老区企业精准送去技术服务、提供人才支持,派遣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让大学的科研能力、人才资源与企业强烈的创新需求充分对接,开创校地合作新模式,携手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勇蹚转型发展新路。
“把论文和成果写在三晋大地上,为老区人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矿业工程学院教师白锦文说。白锦文是吕梁人,在科技特派员报名时,他毅然选择回家乡柳林县服务。
自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实施以来,太原理工大学12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吕梁市160户企业一线播撒创新火种,共签约创新项目74个,项目金额90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打通高校与企业通道,成立了吕梁市首个“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吕梁产业技术研究院,利用“研究院+先导项目”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了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展望未来 赓续百廿初心迈向世界舞台
120年前,西学专斋通过在学制设置、办学机制、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依照英国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创办期间先后派出36人赴英留学,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为山西近代文教事业和工矿企业的重要骨干,为山西近代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年来,太原理工大学敞开胸襟迎接全球化浪潮,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来华留学教育起,始终坚持从教学、管理等方面扎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并力争年年有突破、年年有进展。多年来,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以来华留学学历生为主、长短期进修生为辅、多类型和多层次的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培养格局。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开展了多层面、多渠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2003年,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学校国际学生的招收、管理和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自此以后,学校国际学生人数相对稳定。2008年,学校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合作建设了山西省首家在国外成立的孔子学院——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2009年2月成功承建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
在国际化办学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格局,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双一流”建设时期,学校通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累计招收来华留学生1120余人。学校承担建设工作的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和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累计培养1900余人。为切实推动科研国际化,充分落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学校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先后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亚太大学联合会、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等多边国际组织,与140余家海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步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太原理工大学对标“双碳”目标的实现,围绕山西转型阔步前行,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积极主动对接国家能源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需要,努力打造服务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才智引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太原理工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朝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为太原理工大学早日实现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目标接续奋斗。
跨越两世纪,喜迎双甲子。奋进中的太原理工大学深情召唤海内外校友回家,共襄盛典、共叙情谊、共谋发展。
(丁文婷 王青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