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扎根课堂”的语文课例研究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提高县中教师能力素质,加大县中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据笔者观察,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域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引领。大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凭自身经验在暗中摸索教学的规律。应试训练导向的语文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时代呼唤更多的大学、研究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学者、专家和一线名师能够立足县情、扎根校本,回归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开展持续改善教学实践的教师研修活动,帮助促进县域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自2016年以来,笔者所在的团队扎根江西县域中小学校,以“三坊五维一体·四段梯级递进”的课例研修为载体,在项目校持续开展扎根校本的课例研究活动,核心目标是促进县域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于“教师是实践的研究者”这一命题,项目组把“课例研究工作坊”落到县域具体的学校和班级,针对某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特点和师资情况,开展“三坊五维一体”的语文课例研究。“三坊”分别指主题学习工作坊、共同备课工作坊和课例研究工作坊,围绕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某一主题,学科专家与语文教师共同参与主题学习、教学设计、课例观摩和研讨反思等学习活动。“一体”指的是三个工作坊都围绕“语文课程与教学新理念”下某一具体主题或问题展开参与式研修。项目组把教师带入备课、上课和评课的真实工作场景中,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教”的困惑、疑问和迷思,再通过合作探究、主题学习、诊断反馈等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借助复杂的课堂教学情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进而改造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比如,围绕“依循文体选择散文类课文的教学点”这一研修主题,主题学习工作坊安排了“散文的文体特点与教学点的特征”“高中散文教学解读与教学点的确定”两场讲座,共同备课工作坊聚焦的话题是“《我与地坛》教学点选择的策略”,课例研究工作坊聚焦的话题是“抓住散文类课文的教学点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在课例研究内容上,项目组根据教师培训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融合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的“梯级递进”体系,其中“语文教学内容”是课例研究的核心要素。在实践过程中,项目组建构了语文教师话题PCK(学科教学知识)优化与改善的四个阶段课例研究主题内容体系,这四个阶段课例研究主题分别指向新手教师、经验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语文教学研究有三支队伍,一支由高校教师组成,一支由教研员组成,一支由一线优秀教师组成。高校教师熟稔课程教学理论,长于理论研究;语文教研员和一线语文教师熟悉教学实践,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状况仍然存在,很难发挥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项目组把大学、中小学和教研机构的专业工作者聚合起来,联合攻关,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语文学科专家、教研员和一线名师深入县域中小学校,与一线语文教师共同开展语文课例研究,在参与、合作、对话、探究中生成语文课程教学课例的同时,形成了“实践共同体”,共同获得成长。

    经过14年实践探索,项目团队以语文课例研究为载体,在工作场景中开展专业对话,在行动中做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特点和理论自觉。参与项目研究的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明显转变,话题PCK得到显著改善,自我获得感增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对话的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70.12%以上,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兴趣的比例提高40.05%,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提高38.6%。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支持。如何整合课例研究共同体中的多方资源和智慧,开发更加科学有序的课程内容体系,也是摆在项目组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将持续推动语文课堂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由“浅表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不仅传递符合语文课程与教学新理念的专业知识,而且创造专业知识,持续深入地推进县域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研室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