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颗星星都闪闪发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陆振华老校长在中厅讲绘本

    走进位于常熟市嵩山路的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常熟特校”),荣誉墙上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引人注目:杨雨梦荣获2018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唐心怡高分考取研究生,邓飞、周伟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每一颗星星的背后,都是一首特殊学生自强不息的命运交响曲,更折射出常熟特教人致力改革的坚强魄力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2004年,常熟市依托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历经十几载艰苦探索,成功构建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县域“特教班”运行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特殊儿童入学率,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为无数特殊孩子点亮了人生的梦想。2018年,课题“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荣获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为新时代县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典范。

    艰辛开拓

    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在常熟这个素有“江南福地”美誉的县级市,特殊教育发展也曾困难重重。“常熟特殊教育要走向何方、如何让特殊儿童享有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成为常熟特校和全体特教人苦苦思索的难题。

    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中,在不畏艰难的上下求索中,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特教班”,是由普通学校面向中重度学习障碍学生专门设置的一种办班形式。2004年之前,常熟市仅有3个特教班。2004年,常熟特校成立了全国首个县市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特教岗位奉献了30多年的创始人陆振华带领团队,开启了近20年的融合教育探索之路。

    十几载春秋,指导中心以融合教育为核心理念,始终坚持普通学校优先安置的原则,全情接纳特殊儿童;始终坚持政府部门主导,指导中心抓落实,形成了“特教班行政管理融通、业务指导融合及社会支持融情的保障机制”三大运行模式。

    十几载春秋,常熟特教人任劳任怨、执着坚守,推动全市84所普通中小学加入融合教育行列。从3个特教班到全市84所普通中小学资源教室全覆盖,真正实现了特殊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截至2022年初,常熟市将原有的资源教室“提质升级”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126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全部入学,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涵盖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的15年特殊教育,区域融合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学有优教”初见成效。

    特色显著

    为每个孩子寻找适合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长,为每个特殊孩子寻找适合的教育是常熟特校的教育梦想,也是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模式探索的重要课题。

    学校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每一名特殊学生进行动态测评、多元安置,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需求,动态调整、以学定教,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中心加强对普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五类特殊儿童教学研究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常态化研讨融合教育教学工作。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个体差异,形成了多项特色与亮点,并从特校逐步推广至全市普通学校:如创设“全日制、半日制、走班制”三种“特教班”办班模式,为特殊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促进普特融通;构建普通课程“共性+特需”、特教课程“集体+个别”、生本课程“社会+生活”三种融合课程,让特殊学生有更公平的学习机会;探索医教结合、复式教学、生涯规划三种教学特色,满足特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还根据常熟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以及特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编写了《我爱常熟》《我爱生活》等生本教材,“社会+生活”相融合的生本课程帮助特殊学生熟悉地方特色、乡土知识、生活常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量身定制的个别化教育,让特殊学生得到了适合的教育,让无数不可能成为可能。患有白血病又有严重听障的涛涛,在常熟特校独特的言语康复课中学会了说话。从呼吸训练、舌操训练开始,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一个长句,教师上百次的鼓励、上千次的纠错终于“让铁树开了花”。如今,涛涛已从常熟特校顺利转入琴湖小学,融合成长为优秀的“三好学生”。

    学生令人惊喜的成长背后,是一大批专业教师的倾情付出。学校以转岗培训、在岗培训、跟岗培训等多样化培训为支持,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其中6人在江苏省特教基本功比赛、评优课比赛中获奖,多人获苏州市特教基本功比赛、评优课一等奖。近10年来,指导中心组织全市融合教育培训累计4500人次,特教班、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全覆盖。良好的师资从根本上保障了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质量,为特殊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走向融合

    打通校园到社会“最后一公里”

    特殊学生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融入社会。在探索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常熟特校致力帮助残障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打通从校园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特殊人群平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7年,学校与练塘中学联合开办了以烹饪为主的三年制中职融合教育职业班,截至目前已连续招生两届,首届招收的8名特殊学生已全部通过考级,获得了烹饪专业资格证书。学校还先后开办聋部缝纫职业班和培智烹饪职高班,同时开展了中国结、画信、剪纸、丝网花、园艺种植、烘焙、面点制作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劳技培训。近两年,全市特殊学生接受职教培训累计1000多人次。

    一心想当厨师的特殊学生小葛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特教班顺利毕业,考上了家附近的练塘中学烹饪职高班。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小葛的爷爷老泪纵横,紧握着班主任的手久久不放。

    学校还依托市残联、指导中心及社会力量,与爱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接受职教融合教育的特殊学生尽量入企实践或跟岗学习。如常熟市“知行家”残疾人服务社,以2名志愿者、3名障碍人士、每年8至10名残障学生的“2+3+X”人员模式运营,打造了融合教育实践基地。

    近年来,作为全市特教事业纽带的指导中心还在全市中小学试点开展体教康“三融合”项目,如为肢残儿童制定运动康复计划、为脑瘫儿童开展水疗康复训练、让孤独症儿童加入足球运动等,为特殊学生走向社会找到了新的窗口。

    “当梦想开始的那一年,执着的信念陪伴我走到今天,辉煌就在这一瞬间,你我的实现,渴望成功的梦从未改变……”这是一群普通孩子为轮椅女孩谷晓丹献上的诗朗诵。通过体教康“三融合”活动,谷晓丹不仅学会了打乒乓球,还获得了在斯洛文尼亚举行的2018年残疾人乒乓球世锦赛单打季军。2021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又传来喜讯:常熟运动员谷晓丹获得女子团体TT4级金牌,顾毅斌获得男子团体TT4级金牌。

    生命飞扬

    “常熟模式”结出累累硕果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十几载风雨春秋,常熟特校引领全市特教人以永不放弃的精神执着探索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模式,让生命更有尊严、更有温度、更有光彩。无数特殊学生从迷茫走向光明,飞向了更高更远的天空。

    学前阶段的特殊儿童在医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了肢体、言语、情绪、交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康复,涌现出一批康复“小明星”。王浩阳小朋友言语康复后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成绩优异。他感激地说:“是老师教我用助听器聆听世界的美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帮助我和同学一起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奖近千人次。听障班学生杨雨梦通过多年康复训练学会了表达,热爱舞蹈的她有个美丽的外号“蝴蝶姑娘”;她还加入了学校爱心小队,每天下课都去帮助培智班的小朋友;2018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身患唐氏综合征的肖晨雨克服自身障碍,努力学习训练,成长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于2017、2021年分别被评为“江苏好少年”和苏州市“强国好少年”。许可欣是培智班五年级的班长,喜欢跳舞,参与的舞蹈《非洲鼓组曲》在苏州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被评为苏州市“阳光少年”……

    高中阶段的特殊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毕业生有的升入高等学府,有的自主创业,有的自立于社会。陈婷等50多名毕业生考入国内各大高校;虞岁在欧尚世贸店点心部任主管,殷科峰任电子公司车间主任,毛屹青担任特教学校美术教师,程喆开美甲店自主创业,崔益飞成立常熟市琴川街道崔益飞创意制作工作室,钱毅成长为苏州市美术协会会员,徐珂每年被大润发公司表彰为优秀员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