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为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立足中国特色。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何为中国特色?那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瞄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是辩证统一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要有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强起来的中国必须一体化解决“卡嗓子”“卡脑子”“卡脖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以独立的知识体系为统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打造“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做“大先生”,要有扎实学识。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做“大先生”,要有创新思维。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大先生”,要有广阔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做“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注重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做“大先生”,要有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大先生”,要有道德情操。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大先生”,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者爱人”的事业,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大先生”,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立德树人。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他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建设一流大学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广大青年要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广大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践行“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誓言,努力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