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大有可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多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火热进行。评审结果显示,四支决赛团队的番茄平均产量达到了传统种植的两倍左右,营养价值也符合高品质的行业标准,充分展现了智慧农业的优势。

    如何“既要种得多,又要种得好”,同时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和商业化可行性,是对智慧农业的一大挑战。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深度融合,不断促进技术更新迭代,还要通过统筹自然资源、分析环境优势、加大技术创新等途径,不断推进生态变革和产业升级。

    农村缺少青年人才、农业产值效益低一直困扰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布局实施,对高端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2020年2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建设智慧农业专业,致力于培养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新专业的获批建设是农业科技人才专业化、系统化培养进程中的突破,也凸显了不断推进“新农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高校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相比于传统农业技术和单纯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智慧农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作物学、动植物学、生物技术等农业基本知识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领域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坚持能力导向和目标导向教育理念,因势利导地完善新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智慧农业是对实践需求较强的专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多组织学生“走出去”,走到田间地头观察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深入智能化厂房一线学习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的设计与应用,以此促进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

    农业科技领域科研院所和领域内龙头企业是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应该主动承担科技兴农的社会责任。可发挥其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面向农村青年开展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培训,再通过传帮带的教育模式影响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的被动局面。比如,上述农研科技大赛就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吸引青年学者、技术专家、创业者、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针对具体需求,共同打造解决小农实际问题的实用型解决方案。可见,相关研究机构和领域内龙头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面向疑难技术项目开展挂帅攻关、面向特定产业集群促进资源整合、面向特色农产品开展直播带货等形式,促进“互联网+农业”“平台+项目”“投入+回收”等智慧农业模式落地生根,长远发展。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建设者。青年群体思维活跃,创新力强,执行力强。一方面,青年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备知识优势,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和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另一方面,青年群体具有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更强的竞争意识,更应该积极发挥优势,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总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慧农业的引领和促进,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产教协同上更有作为。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要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培训,广大青年也要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农村基层建设事业。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