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为乡村振兴提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旧瓦当、破瓷罐、碎瓷片、老书本、建筑残件……这些整齐摆放的老物件,是河北省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高学巍精心呵护的“宝贝”。正是通过对这些老物件的研究,他和同事们逐渐梳理出趄柳树村历史发展的进程,将建村史向前推进了300多年。

    2016年,根据上级部署,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入驻张家口宣化区趄柳树村。六年间,工作队为趄柳树村修路安灯建实业,通过创立“村民文明公约”等举措,让这个山村路宽了,灯亮了。

    2017年,趄柳树村脱贫出列!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百姓腰包鼓了,心气儿更足了。帮扶工作也进入新阶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题中之义、重要一环。思前想后,工作队把着力点放在了“寻根”上。“趄柳树村素来以窗花之乡、金钟故里著称,文化底蕴深厚。深挖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村民找到来时的路,是一个大课题、一项铸魂工程。”高学巍说。

    明确了目标,重在落实。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从现有文献着手研究。各版本各时期的县志、村里的老地契都成了要搜集的“宝物”。尤其是作为重要物证的老地契,从中可以考证地名由来、原始村庄建筑布局以及某一家族的兴衰史。另一方面开展田野调查。古村落遗址、村民家里的老物件,无不隐含着趄柳树村的“前世风华”,需要理清脉络。更要走访村里老人,从他们的口述中找寻有价值的村史资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村里百岁老人刘珍、83岁的沈维嘉和退休返乡的老干部吴玺都成了工作队员们的座上宾、忘年交。

    通过实地考察村里老人所说的古村遗址寺院坡、马道梁一带地形,工作队发现这里完全符合明代军堡“谷中盆地,水路并重”的典型建堡条件:位于北河西畔一个平坦高台上,周边高山成为天然屏障,北河则提供了日常生活用水,且河畔土地开阔,灌溉方便,适合军屯自养。

    于是,工作队渐渐勾勒出趄柳树村的“根脉”:始于明初抗击北元而建的军堡,隶属明九边重镇之宣府镇,为宣府镇葛峪堡的五个属堡之一。并考证出:因该地战略位置突出,趄柳树人曾为抵御北元作出过贡献。

    “村里的一砖一瓦都带着时代烙印,找准根脉是我们这个小山村进一步发展的文化原动力。”村支部书记刘海平特别认可工作队的“寻根”工作。

    “像是生命有了根基,我们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村庄有过苦难与辉煌,曾经那些不屈不挠的乡土精神会给我们鼓劲加油。”村民眼里的“大能人”、智慧无量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亮也心生感慨。

    乡亲们的认可让工作队干劲儿更足了。如今,将乡史与乡村建设相融合,挖掘当地“坞堡”文化、军堡文化、红色窑洞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乡村景观,建乡史馆,修复古战场,开辟文化旅游区……一个个文化建设项目被列入工作计划并付诸行动。

    “只有让历史印记丰盈起来,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更好的发展。文化‘寻根蓄能’,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正在路上。”和队员们商讨完相关工作后,高学巍目光转向窗外:春风浩荡,沃野青山,一幅山村振兴发展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