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四、混龄互动,促进个体持续向上发展
学习中心课程采取混龄编班制,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在学习与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人际交往机会。在学习中心的学习小组中,来自各班、各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积极表达个人想法,发挥能力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断结识新的伙伴。每个儿童都需要从被呵护、被教导的弟弟妹妹成长为能服务他人、担当榜样的哥哥姐姐。角色转换和异质互动的过程,促进了儿童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合作探究等方面的积极发展。
学习中心课程让优质教育资源平等面向每个人,让教育过程全面发展面向每个人,让教育效能深度助力每个人,满足了儿童当下发展的需要,真正指向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
(深圳市教育幼儿园 王翔)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践探索
数学建模课程如何建设、如何实施,是新时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深圳中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试验。2000年,建立“数学实验室”,开设“数学实验”等具有探究意义的校本选修课程;2011年9月,启动高中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深圳中学构建了以数学建模为主线的理论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高中数学建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形成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实施形态,提出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以“开放式探究、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构建涵盖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程结构(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融合)、课程内容(12个模块和9类模型)、课程实施(理论课程、师生共研、项目研究)、课程评价(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等要素的课程体系;形成“知识建构—互动研讨—项目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模式和数学建模项目式学习方式。
在数学建模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形式实施数学建模理论课程,以项目式学习实施数学建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尊重并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个性需求,特别强调“学生按需选学,教师按需施教”理念的落实,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人生规划选择课程类型,基于学习兴趣选择项目内容,基于学业基础选择课题层次”。
在数学建模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圳中学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国际赛事奖项669人次。2个团队获“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数学)全球总决赛”铜奖,并有1个团队获全国并列冠军。3个团队获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其中2个团队被授予INFORMS大奖;美国运筹与管理科学协会(INFORMS)主席Anne G. Robinson和Edward H. Kaplan高度评价了深圳中学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取得的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高度赞扬。
(深圳中学 张文涛)
学习方式改革
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
“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是统一的、整体的,完整生活理应成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循此思路,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尝试开展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历经9年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整合实践方案。
学校以“在完整的生活中培养完整的儿童”核心理念,建构出“主体建构、主题整合、主科搭架、主场协同”的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跨学科课程“四主”整合模式,探索形成跨学科学习月主题式学习、学科教学渗透式学习、日常生活嵌入式学习三种实施路径,统筹开发出电子档案袋、产品评价、毕业答辩、雷达与折线图评价等方式。
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营造了学校育人新生态,让课程联结书本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行结合、知行统一,达成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标。创造了基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新模式,指向生活的跨学科教学,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新样例。
学校破除唯分数评价,秉承可视化评价理念,建立了可视化的综合评价新模式,用技术手段让学生的成长真实可见,用雷达图、折线图等表达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及发展情况,科学呈现综合育人的实践成效。
经过9年实践,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跨学科课程整合模式辐射全国20个省份的近百所学校,参与师生逾10万人。多次应邀在国内、国际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吸引国内外千所学校交流考察,获新华网、《光明日报》等42家媒体专题报道。成果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 王树宏)
“三递进五板块四重奏”“小院士”养成模式
历经13年的探索,深圳市南头小学运用“三递进五板块四重奏”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从经验直觉到专业自觉的发展,把喜爱提问题的学生培养成一名名“小院士”。
一、“三段递进”有妙招
“三段递进”,是根据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维特征,聚焦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全科阅读和小课题研究,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在探究过程中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螺旋递进提升。具体做法是:低段学会描述问题、大胆猜想、阅读求证,中段学会界定选题、明确思路、实验求证,高段学会多元对话、深化阅读、多维验证。
二、“五大板块”内容齐上阵
小论文写作,是小学生课题研究完成之后的成果表达。小论文写作自然就成了语文教师实施综合性学习及跨学科教学的优势所在。学校着眼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在小学低段开展“五段式”(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猜想、问题的解决、我想说的话、参考书目)阅读求解写作指导,在小学中段开展“奥利奥”小论文写作指导,在小学高段系统开展分级搭框架的篇章写作指导。落实查资料做笔记、拟写论文提纲、起草论文初稿、修改和校订、改写讲稿和预答辩“五大板块”学习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小论文写作的进步。
三、“四重奏”评价协同助力
评价反馈,对提高小学生跨学科小课题研究水平和小论文写作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发挥小课题申报、小论文答辩、小论文恳谈会、择优参赛“四重奏”评价体系的诊断反馈功能,成功帮助70多名“小院士”脱颖而出。13年的探索,13年的坚持,学校通过鲜活的实践,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更前瞻性地回应了“语文跨学科学习”在我国小学“落地生根”的新教学挑战,闯出一条语文教师主导下的“做小课题、写小论文、当‘小院士’”一体的小学跨学科教育之路。
(深圳市南头小学 邓玉琳)
文化视角下的创新教育探索
“文化化学”教学主张与“四层四环”育人模式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成,使个体成为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成为具有契合时代核心价值观的独立精神的人。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刊登的《新课程化学教学的理论思考》一文中,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提出了“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要致力于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观点,主张化学教学应当不断充盈、开拓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提升意义,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素养培育时代,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化学”的教学主张,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发表了《“文化化学”的教学主张与实践探索》。所谓“文化化学”,就是让生命在场,从“物质世界—学科知识”的二维空间拓展到“物质世界—学科文化—人的发展”的三维场域,以化学学科为载体,实现对人之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养成和文化品格的塑造,实现化学课程对科学文化传承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
实现“文化化学”的教学主张,需要创新化学教学育人模式。学校重建了化学学科的知识信念、学习信念和教学信念,创新建构了以深度理解和文化实践为路径、实现化学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的化学教学“四层四环”育人模式(包括知识深度理解的“四个理解层次”:经验性理解与转化—本质性理解与内化—结构化理解与外化—文化性理解与人化;以及“四个教学环节”:结构与价值开发—目标与评价设计—能力与意义建构—总结与反思交流),确立了理解性、对话性、活动性、反思性4个教学原则,开发了包括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在内的“教—学—评”策略体系,促使学生在感悟“文化化学”之“崇善”、体验“文化化学”之“臻美”的过程中,形成对“文化化学”之“求真”的认识,呈现“文化化学”在教书育人、启迪心智、滋养德行、觉醒灵魂中的独特作用和优美姿态,实现化学教育的生命价值与育人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