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培根铸魂 面向未来启航征程
学科实力持续增强。学校坚持“强特色,冲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优势特色学科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学科结构不断优化,新增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和1个工程硕士领域。工程学、材料学、化学3个学科群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5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1项。学校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获评B+学科1个、B级学科5个。
创新创业成果显著。2021年,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新突破。获得国家奖项302项、省部级奖项1729项,89个项目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3项、铜奖2项,“墨子杯”第五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主体编队赛项总冠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7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学校秉持“用好现有人、引进急需人、培养未来人”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太行学者”计划。先后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魁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郭丽等一批高端人才。教师博士率由“十二五”末的41%提高到“十三五”末的61%。在团队建设方面,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新增国家科技部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培育卓青、优青等国家人才13名,“三晋学者”等省级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学科梯队建设持续加强,一批优秀团队和人才脱颖而出。修订《“太行学者计划”实施办法》,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任务驱动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担纲挑梁。
多年来,学校持续实施“优势学科攀升”“特色学科建设”“学位点质量保障”三大重点工程,统筹投入学科建设经费5432万元。推进学部制改革,集中力量支持跨学科重大平台建设,从根本上打破原有学院、学科、专业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和成果共享。
砥柱人间是此峰:科技报国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的要求,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学校始终坚持“两个面向、两个注重”的科研工作思路,大力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5年来,共获国家科研项目300余项,是“十二五”的1.5倍;科研经费累计23.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牵头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4项,与航天三院联合承担高速飞车重大科学装置研究。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批正式运行,实现了国家平台的突破。获批建设高速飞车、半导体两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获批院士工作站3个,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35个。
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发表《Nature》《Cell》子刊和ESI高被引论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1项、省部级科技奖35项。一批关键技术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学校参与了10个装备方队的15型装备研制工作,同时,学校的众多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北斗”“复兴号”“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彰显了国防办学特色,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能力有新的提升。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顺利归来,中北大学再次实力护航。学校研制的“地面测试台”和“黑匣子”助力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升天,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多年来,学校坚持把军民融合作为引领内涵发展的学校战略,在国防军工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方面业已形成显著优势。多项成果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智慧冬奥、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中北“智造”关键技术助力“嫦娥五号”完成使命并顺利“回家”。目前,学校拥有“十三五”国防重点学科5个,在地方共建高校中排名第一。国防创新计划重大专项立项数量和经费数额不断攀升。学校始终把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已遴选并积极推动40多项可产业化且前景广阔的军民融合成果就地转化,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特色之路。
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学校积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形成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强化服务国防、服务地方两翼齐飞,凸显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80个和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孵化基地,设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系统研究院、特种金属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同时,积极落实推进“省校合作十二大基地建设”,制定《服务山西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在山西省5个市布局产业技术研究院,31项成果在当地转化落地。依托学校建设的“山西省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高端智库”获批省级重点智库。学校获批“山西省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基地”。成功举办校友科技成果转化暨入晋投资大会,引入汇川技术、上海影创等入晋投资。
锚定目标攀高峰:创“双一流”
展望新的征程,中北大学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全力冲刺办学综合实力百强高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内涵发展、综合改革、两翼齐飞、国际化”五大战略,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改革,构建一流大学治理体系,努力成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硬核力量。
学校党委书记沈兴全说:“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一定不负师生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创建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大学的宏伟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方向不偏、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斗志不减,向着创建‘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北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校长熊继军说:“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双一流’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大战略,内涵式发展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中北大学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省部共建和山西省‘1331工程’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程中,特别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开放合作等方面协同发力,争取在未来10年内有2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争取实现‘百年百强’中北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80载栉风沐雨,80载春华秋实。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北大学砥砺奋斗的第81个年头,学校迎来了广阔的新发展空间。成绩是干出来的、发展是奋斗出来的、目标是拼搏实现的,中北大学将继续发扬“燕子垒窝”的恒劲、“磨杵成针”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北力量。
(胡向明 胡慧萍 郭艳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