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培育未来企业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商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屡屡超越专业类财经院校,从2008年起,先后夺得7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冠军,创造了该项赛事最高奖项获奖总数全国第一的纪录。

    不仅如此,他们还屡屡实现文科专业在综合性学科竞赛中的突破,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00余项,并培养出多位引人瞩目的“90后”创业明星。

    这一系列耀眼的成绩,正是该学院培养“未来企业家”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学院着眼于时代需求,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着力点,构建了“三联四融五共”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丰富了人才培养内涵,创新了人才培养路径,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瞄准痛点,铸企业家精神之魂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地处湖南省湘潭市,周边商业氛围和创新创业环境难以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这样一所高校的商学院,人才培养应该如何定位?办学困境如何突破?

    上世纪90年代初,学院办学层次还是专科的时候,刚从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归国的刘友金教授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当时,湘潭市刚开始进行高新技术园区开发,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刘友金顺势提出了“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理念。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备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人才匮乏,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这更加坚定了学院对人才培养定位的信心。

    商学院学科建设负责人、现已成为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刘友金告诉记者:“将人人都培养成企业家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但作为商学院,培养具有锐意创新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市场急需的。”

    为严谨论证这一人才培养定位,学院教学团队深入本地、珠三角、长三角的园区、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专家咨询,甚至远赴芬兰等创新指数排名全球前列的国家学习创新创业教育

    商学院实践育人工作室主任童杰成说,现在,团队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注重实践、应用取向,同时负有培养具备企业家精神人才的使命。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实操技能,更应具备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雄心和敢于冒险、包容失败的精神,也就是要铸就企业家精神之魂。

    突破藩篱,走融合式发展之路

    解决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商学院团队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单一主体,不能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完全匹配;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经管与理工、创新与创业不能有效融合;经管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资源,如实践教师资源、政府资源、企业资源、院所资源等相对缺乏。

    “突破藩篱,走出校门办教育。”刘友金领衔设计了“三联四融五共”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路径逐一破解难题。

    通过“三联”,即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所联合,着力构建政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通过“四融”,即学校与社会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经管与理工融合、创新与创业融合,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实现育人要素与创新资源共享互动,解决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共享“不畅”问题。

    通过“五共”,即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队伍共组、培养平台共建、培养质量共促,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解决知识结构与创新创业能力“失配”问题。

    新模式产生的效果迅速显现。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迅速成长为拥有本科、硕士、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各办学层次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摇篮。学院3个主体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群教学团队跻身国家级教学团队,“‘三联四融五共’地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面向未来,强竞争性能力之本

    未来的企业家需要怎样的竞争性能力?

    聚焦这一问题,学院团队大胆实行“教—学—赛—创”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是主体,商工融合,组建跨专业创新创业团队,虚拟仿真、模拟经营,培植学生价值观、洞察力、好奇心、想象力、抗压力,培养可持续、可转移的竞争性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学院连续12年组织学生去韶山参观,感悟伟人情怀,激发创新创业原动力;连续10年每年举行20余场读书报告会,力求做好每份幻灯片、写好每份讲稿,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智慧,让学生积蓄创新创业的爆发力、思考力。

    竞赛是提升竞争性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童杰成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金奖等。

    教师具不具备创新引领能力,学生有没有竞争性实力,最终还是要走出校门接受检验。近年来,该院师生团队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规划编制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特别是《湘潭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得到了湘潭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高度认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