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 为幸福人生奠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离不开体魄强。不少学校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在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泰州三中”)便是其中一所。

    泰州三中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雍正九年文武将军吉人在环溪河畔所建的东皋草堂,1902年,新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黄葆年在此设坛传道,现代意义的学校始建于1942年,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在漫漫征程中,泰州三中人逐步明确了“办幸福学校 做幸福老师 育幸福之人”的办学目标。1999年,围绕办学目标的达成,学校进一步提炼出“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并在实践中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开展,构建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校园生态。“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了适合教育实践力度,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结合校情,学校在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以体艺教育和外语教学为载体的多元特色发展思路。经过多年实践,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思路逐渐成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泰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运动队连续多年获得市直运动会、市运动会冠军,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也成绩喜人,校园内运动氛围日益浓郁,运动员每天训练成为一道风景,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成为泰州三中学生的标签,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明显,各项监测指标进步喜人。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泰州三中人代代相传的教育理想,更得益于泰州三中人与时俱进的时代担当。

    充分论证,愿景引领,统一思想聚人心

    2016年,学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校情作出准确研判,学校应该走多元特色发展之路,通过错位发展创优推动学校整体工作高质量发展,并争创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在此思想指导下,学校将体艺和小语种双轮驱动策略写进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想做成事情,统一思想很重要,就像钟表的运动,只有每一个零部件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走好每一秒钟。学校打造体育特色化之路,也需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解决教师认识不到位、家长不理解等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师生和家长的真实想法,通过政策解读消除他们心底的顾虑。同时,在全校范围展开讨论,着力讨论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讨论,大家厘清了学生终身幸福和短期成绩之间的关系,都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充分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愉悦学生心情,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拼搏的决心,健商的提升能带动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学校推进体育工作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通过体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讨论为后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而完备的制度也为体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学校制订了体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努力改善体育工作环境和条件,课程设置开足课时,师资力量主动倾斜,活动经费充分保障,评价机制积极改革,真正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学校地位,在职称评审上制定倾斜政策,切实做好体育师资队伍稳定工作,激发工作的热情。

    大胆取舍,点面结合,精准施策重实效

    为确保体育工作常态可持续发展,学校构建了点面结合的体育发展框架,打造独具特色的校本体系,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构建全员体育格局。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孕育人文精神的体育文化环境。学校通过体育荣誉室、体育名师工作室、宣传栏的建设,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构成体育特色学校发展力。推进基础性与选择性、补偿性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建设。在校本课程和社团建设中加大体育课程比例,为每名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提供可能,加上体育课程与劳动课程、美育课程的融合力度,全方位提升体育课程建设水平。提升体育工作人员的出镜率和话语权。在学校各类活动中,重视为体育留空间,如健康节的设置、优秀运动员国旗下讲话、文化艺术节中体育项目专栏设置等。为全员体育提供制度保障。科学制定全体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方案,通过行政推动保障大课间的锻炼时间、每周两节体育课的规范、体育活动课的丰富多样,要求高三体育课必须开设到高考,冬季跑操训练整齐规范。以项目方式落实全员体育。学校每年举办2次师生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占比达到85%以上。冬季举行全员长跑活动、班级拔河比赛。春季举行踏青(一般路程为10公里)、年级篮球赛、广播操比赛。同时通过教师运动会提升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认可。

    发挥社团虹吸效应。在普及的基础上,将有兴趣、有相应天赋的学生集中到社团中去,进一步发挥兴趣的带动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已经形成了以足球、篮球、田径、网球、羽毛球、街舞、体操、棋类等为代表的学生特色社团,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推动了学生个性发展。同时,通过每年的“田径运动会”“校园健康节”,严格梯队选拔,让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让体育学生走到舞台的中央,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主动参与体育5621项目建设,在田径、篮球、击剑等项目中构建校际联盟,以联盟校建设拓展活动平台,缓解师资供求矛盾,提升体育运动水平。

    培养高端体育人才。重视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在全面推进体育工作的同时,学校重视体育高端人才培养,希望形成高原上的高峰。以田径项目为例,高一上学期,学校会利用校运会选拔有意向且有潜力的学生单独组队,选派专业教师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在协调好学业的基础上,利用体育课、活动课、社团活动课及周末时间进行训练。同时在寒暑假期间开展集训,重点考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到训练场参观,感受孩子变化;家长自愿参加孩子各类比赛,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这些孩子往往是别人眼中的调皮王,但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常常令家长热泪盈眶。搭建高校融合发展平台。学校主动对接体育部门和相关体育高校共建平台,为优秀体育人才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目前学校外聘专家包含3名国家级别教练和多位高校教师。近3年,学校先后为省队输送3名高水平的运动员,2021年两名学生成功晋级国家运动健将。王爽同学在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中学生组田径比赛中,获100米、200米冠军,并以10″41的成绩打破全国尘封41年的100米赛会纪录。

    持续发力,教体融合,纵深推进求突破

    体育从狭义上来讲是一种运动,常被人理解为运动项目的推进,实际上体育和教育是一个范畴,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完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努力探索高中阶段学校教体融合实施路径。经过几年实践,学校初步形成校长室领导、工作小组主抓、体育组落实、年级组保障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立足特色项目、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的发展路径。为教体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保障。

    教体融合,不是简单地把体育和教育相加,而是一种理念的变革。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要使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全方位释放,让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学校重视以问题导向、项目推进的方式推动体育工作的开展。

    在教育设计上,除保证国家基本体育课程外,学校以体育高考特色班为突破口,大力拓展体育的内涵。总结出“国标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日常训练与假日集训相结合”等体育理念和做法,加强学校体育专用设施和校外训练基地建设,为推进特色体育学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教学师资上,学校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作为体育特色项目教研活动时间,积极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多名体育教师成功入围市级“四有”好老师团队;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聘请资深专家作为校外顾问,进一步提高体育的效益。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家为辅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在学生辅导上,注重选苗与保苗工作相结合,注重将兴趣激发与竞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相结合,注重将特长生的训练与校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相结合,注重将特长生的训练与文化成绩的提高相结合。重视与联盟校的深度合作,在联盟校合作章程中单独列出了体育合作项目,同时注重科学安排文化课程的学习与补习,将体育训练对文化课程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理论研究上,为给体育工作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学校在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等教科研工作中向体育工作倾斜,目前学校与体育相关的课题达到4个。课题“教体融合催生高水平体育人才”成功申报泰州市卓越教育体系培植项目,并连续两年获奖。

    不忘初心,且行且思,科学发展创品牌

    学校发展体育的初衷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让更多学生有了被“看见”的机会,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使他们拥有更大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但是质疑也一直存在,一所学校这么重视体育会不会弱化文化课程?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学校用数据作出了回答,近5年学生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体育专业更是成果丰硕,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双一流”学校录取率、中国矿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标牌等回答了这个质疑。事实证明,体育成绩的提升,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体育生的成功体验,他们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的自强精神,改变了校园精神风貌,推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