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伟大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两个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意识形态指向。当今世界,西方知识体系的原先“优势”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在非西方世界“水土不服”,而且在应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面前显得乏术无力,没有能力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因此,西方的知识体系,根本回答不了我们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也不能任其来解释、回答、解决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事实上,我们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密切联系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等,其本质内涵就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和精神高度。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伟大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两个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要义,也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之大者”。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底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领导力度,完善领导方式,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领导能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科学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格局,从而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任何哲学社会科学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有无穷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实践,贴近人民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从而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进而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加快构建起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勇敢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着力回答世界之问的同时,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从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继承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问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既立足国情又面向世界,使之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更好地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文化展现新的时代风采,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真理光芒,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全领域、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学术自主和文化自信,善于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当代中国,适逢“两个大局”交织,正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好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要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