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应做好德育教材的乡土“活化”
扶贫先扶志。乡村教育扶起乡村之志,乡村德育扶正乡村之志。乡村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重大任务,有义务、有责任做好乡村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塑造乡村学生的精神品格与乡土情怀。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建强乡村学校思政教师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凭借与依据,是思政教育之本,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教学。
重述,即有理有据的创造性重新诠释。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材重述,实际上就是以乡村生活逻辑改造教材活动原有顺序,用乡村生活话语填充教学案例。学校德育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关键在于能够直接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然而,即使教材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依然无法完全适应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和每名学生的具体生活。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十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仅城乡差异大,不同乡村之间学生所面对的道德生活情境也极为不同,仅凭借《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的内容难以全部囊括。另外,乡村教师承担着乡村伦理教化、培育学生乡土情怀、增强学生本土归属感的特殊责任。因此,作为教材讲授者的乡村教师,要更全面、更深刻地丰富作为教材拓展者的角色,提升思想政治教材重述的能力。那么,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材重述如何实现?
信,即维护教材权威,真实传递国家意志。乡村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材重述时,要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统编教材的统一性,确保培养学生对国家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认同感,维护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载体属性,始终坚持以课程标准和思想政治教材为根本。
达,即拓展教材内容,有效活化师生经验。乡村教师在进行教材重述时应格外注重结合乡村生活要素,构建乡村生活道德情境,教会学生辩证看待当地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传统文化教学叙事、劳动教育叙事与乡土文化紧密缠绕,乡村教师应因地、因班、因人制宜,从脚下所踏的土地、身边发生的事件汲取教学灵感。
雅,即注重教学方法,旨在升华教学智慧,积极进行教师合作。乡村思想政治教师往往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参差不齐,教学任务重。做好德育教材重述需要大量的本土化道德情境、充分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清晰的特色化教学逻辑,仅凭借个人的单一力量无法胜任。因此,乡村教师应积极进行同校之间的集体备课、跨校之间的教师合作,构建完善的德育生活案例库。学校德育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合作,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也要经常交流在教学中所发现的生活化德育情境。
此外,还要做到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直观的教学展示、亲身的实践体会能为学生带来更深刻、更难忘的德育经历。德育开展不只局限于校内的课堂上,还应把目光放到当地的农业基地、红色根据地、文化景点等地。在校外集体实践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直接获得体验,动脑、动口又动手,情理渗透,知行合一。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