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实习有计划有保障有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在校企炼化车间进行登高训练。学校供图

    学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体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涉及企业、学生、学校、教师、家长和政府多方利益,在组织管理、岗位分工、时间安排、成本利益等方面容易产生立体化冲突,造成负面影响或不良舆情。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积极落实学生实习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职教法和《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化工类专业建立了“岗位选择—培养标准—组织管理—评价考核—制度保障”的全要素、全周期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校内岗+学训点+基地群”实习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不断提高。

    建立学生实习企业和岗位标准,把好学生实习“岗位关”

    没有高质量的实习,就没有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资源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实习的基本前提。当前,实习岗位数量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专业对口率低是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亟须破解的难题。尤其是近三年新冠疫情对经济、产业和学校的影响,使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集聚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合力,形成整体推进格局,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创新调研方式。学校明确区域化工产业发展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规模和本专业实习学生数量,制定学生实习企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并及时发布,让社会、企业、学生、家长了解本专业岗位需求和标准。

    其次,用好国家应用化工示范性职教集团平台。学校吸引了50多家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学生实习基地群,设置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实习岗位,为学生高质量实习及就业提供了数量充足的实践岗位。

    再其次,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医药中间体生产、DOP生产、化工安全等10个生产性实训车间,1个现代智能化工虚拟仿真工厂,3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发工业仿真软件30余套、实训项目239个,实训工位达到1875个,在疫情突发期间借助数字化新职业场景、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学生出不去的实习难题。

    优化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和模式,把好学生实习“质量关”

    学生实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设计、不同阶段实习标准及评价缺失、人才培养方案不向社会公布等原因,一方面导致部分学校以社会实践、劳动体验等形式随意组织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家长、学生不能提前了解本专业不同阶段实习计划安排、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实习认知晚、岗位适应慢,家长也伴随出现焦虑情绪。

    《实习管理规定》将实习组织形式由过去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统一为“岗位实习”,赋予了学生实习新内涵、新要求。学校化工类专业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重构课程体系,优化实习内容,完善实习标准。根据化工类专业岗位特点,将原有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阶段内容进行解构,一体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轮岗实训相结合,将“认知实习、岗位实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发了专业《岗位认知实习标准》《校内岗位生产实习标准》《综合实习标准与评价标准》《企业岗位实习指导手册》等系列实践教学标准,学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有标准、有评价。

    二是实施“校内岗+学训点+基地群”实习组织模式,多学期、分阶段组织实习。第一阶段,结合课程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岗位”进行认知实习和基础岗位实习,体验安全、绿色、低碳、可持续等化工生产元素,增强专业归属感;第二阶段,选择京博控股集团、万华化学集团等4家产业高端型企业、全国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学训点”,将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搬到生产一线,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校内教师开展课程教学,企业教师重点指导实训内容,学生开展“学习+实训”,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高端技术融通;第三阶段,依托职教集团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岗位实习“基地群”,学生至少要完成2至3个岗位的轮岗实习,保证学生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相对接。

    建立多元参与的管理标准,把好学生实习“保障关”

    学生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而且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安全保障、实习责任保险等方方面面,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一是组建育人质量监督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学生实习工作。职教集团牵头,成立了由学校及行业企业管理骨干、技术专家、专任教师等多元参与的化工类专业育人质量监督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区域内化工类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与基地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形成了校企双元育人合力,提高了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保障了实习目标达成率。

    二是加强管理标准建设,保障“校内岗+学训点+基地群”顺利开展。制定了《化工类企业核心岗位标准》《化工类专业学生实习培养规程》《化工类专业学生实习安全指导手册》《学训+岗位实习校企双方职责与权益》《学训点学训学生教学管理办法》《基地群岗位实习学生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岗位实习责任保险管理规定》等系列标准和制度10余个,既厘清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等的权责关系,又明确了学生实习期间安全生产、实习管理、考核评价等管理评价标准。

    三是建立专兼职教师发展机制,推动教师成长与学生实习共赢。抓好学生实习的核心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交替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化工类专业逐步建立了专兼职教师“共同育人、双向流动、合作研究”的专兼职教师提升机制,共同参与岗位标准及实习标准制定、课程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训、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与教学资源开发、学生实习管理与考核评价。同时,专兼职教师共同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将教学实习、技术研发、企业培训过程相结合,开发了一批与产业结合紧密、满足教学需求的虚拟仿真系统、生产实习项目,满足学生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

    四是建立实习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调动师生参加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参考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报酬标准和岗位实习学生的工作量,按照本单位相同岗位工资标准的82%以上支付实习报酬,远高于其他行业实习工资标准。学校制定了《化工类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明确参与企业实习管理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工作量认定、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的系列激励制度。另外,企业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给予实习教师每月一定的实习管理补贴,保障了实习高质量推进。

    (作者李寿冰系潍坊职业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高庆平系潍坊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