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必须守住诚信底线
据媒体报道,2022届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预计“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焦虑情绪加剧”。在此背景下,拓宽就业渠道十分必要,从专业对口的执念转向“另类就业”成为剑走偏锋突破就业困局的妙招。近年来不时涌现出一些硕博士毕业生“另类就业”的成功案例,但在跨专业就业过程中,却出现个别毕业生编造学历身份报考的情况,引来社会热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对简历进行适度包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做个利落的新发型、拍张醒目的证件照、美化简历的字体和排版等,一定程度上可成为应聘的加分项。但包装不是造假,职场上不能靠无中生有和凭空捏造等刷新平淡无奇的个人经历。
在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中,诚信是必须守住的底线。诚信就业不仅体现了对应聘单位和众多竞争者的尊重,更涉及法律问题。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视为无效,有权予以解除并主张赔偿。应该说,编造身份报考应聘不是个案,互联网平台上就有不少中介机构以“背景提升”“简历优化”等名目帮助大学生编造履历。大学生涉世未深,往往不以为然,最终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因应聘时简历造假而被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赔偿的例子,近些年屡见不鲜。可见,就业过程中一旦造假,就等于为日后的职场生涯埋下隐患。
高校是向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应聘人才的地方,对应届生诚信就业应有提示义务。在国外,高校就业部门会定期开设简历制作和应聘技巧提升的课程,实事求是的诚信原则始终是这些课程最先强调的基本常识。应届生阅历有限,初次应聘可能对履历造假的严重性缺乏敏感和清晰认识。如果高校只盯着就业指标的完成情况,而不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学生就容易在职场打拼中走上歪路。用人单位也有责任以严肃的态度严格审核报考和应聘人员的相关材料。
打铁还需自身硬,守住就业中的诚信底线关键要靠毕业生自己。就业形势严峻毋庸讳言,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头等大事。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可以理解,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从事的第一种行业未必一成不变。随着人生轨迹的改变、想法的成熟,调动工作、变换职业十分常见。实事求是的简历或许不能保证一些初出茅庐的应届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但绝不意味着一生之中都无机会,更不值得以丧失诚信为代价。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