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上善若水,风清阳山”党建特色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前身是1969年9月创办的吴县观山小学加冠初中,地处苏州市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麓,京杭大运河西岸,独具江南韵味。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建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把党建文化特色与“有向上向善的追求、有持中平和的气质、有甘下不争的襟抱”“三有”主题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倡导以文化人,引领师生积极的生命朝向,努力培育一支“正德立己、廉洁从教”的阳山教师队伍,积极创建“上善若水,风清阳山”学校党建廉政文化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品牌引领

党建与教育紧密结合

    学校以党建文化特色品牌创建为抓手,结合自身“苏州市廉洁文化示范点”“苏州市廉洁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学校”的传统优势,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和师德承诺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实现制度规定更加完善、管理更加有力、执行更加自觉,推动学校作风建设各项规定落地生根、化风成俗;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坚持规范收费,实行均衡分班;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引导全体党员积极投身“问题导学,合作探究”课堂范式转型等课改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学回归本真。

挖掘资源

 多方位提升核心素养

    学校深入挖掘本校及阳山地域历史和文化资源,用品牌理念和标准进行理论概括,集思广益,多方论证,力求党建文化品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认可。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重实际、突亮点,提出了“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个抓手、四个结合”的发展模式,即以“创新廉政文化的传播形式和手段,积极营造校园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丰富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增强师生崇廉尚洁的意识,引领师生把握人生正确航线,为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德的社会氛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目标,加强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加强学习、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抓手,做到廉政文化建设与“三会一课”、与教职工政治学习、与课堂学科渗透、与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强化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廉洁从教意识,提升师德修养,引导学生增强干净做人、规范做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健全机制

推行党务和校务公开

    学校立足实情制定了“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建设、教师廉洁自律、廉洁文化进校园等相关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推行党务公开,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局面。推行校务公开,在教学区域建立和完善公示栏、宣传栏,增强校务透明度。实行廉政风险工作动态管理,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健全了“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使学校党的基本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保障制度完备。

丰富载体

增强廉政文化体验感

    一是通过党员示范岗、参观红色基地、民主测评、党风廉政宣传月等活动,丰富党员廉政文化活动载体,使廉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科渗透廉政文化、国旗下的讲话、专题讲座等渠道,丰富廉政文化教育教学载体,使廉洁思想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到每名学生心里。三是通过打造校园廉洁文化长廊、廉政格言墙,办好廉政文化主题橱窗、教学区设置廉政文化书架,丰富了校园廉政文化载体,将廉政文化建设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

勤于发声

扩大廉政文化影响力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传播手段,加大廉政文化信息化传播力度,向广大师生宣传廉政文化,不断提升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舆论环境。依托校园网、微信、QQ群等集中展示廉政名人的事迹和风采,推送廉政文化短信,推动学校廉政文化成果展示,增强廉政文化传播力。通过廉政文化主题征文、格言征集、家书征集等廉政文化活动,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落实“四微工程”书记项目,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打造家庭廉政文化等活动,增强廉政文化对学生家长的作用力。

    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上善若水,风清阳山”的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已颇具成效,办学绩效也不断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肯定。未来将进一步有效拓展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新领域,积极构建与党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多维度立体化的党建文化建设新格局。校长王华新表示:“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将以久久为功的定力砥砺前行,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回应人民对美好教育生活的殷殷期盼。” (王华新 马春芳 徐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