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永:重拾教育的慢节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名录 陈东永,成都天府新区中学首席校长,成都天府中学校长,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名校长。 陈东永与学生一起打篮球。 陈东永在食堂与学生交谈。

    在四川教育界,陈东永是一位不得不提的校长,儒雅、专业、务实是大家对他的普遍印象。他的履历简单又不简单:1992年入职成都树德中学,历经英语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等岗位,2010年担任这所百年老校的校长;2019年,陈东永离开树德中学,担任新创办的天府中学校长,一切从零开始。

    成都天府中学是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的新学校,2020年开始招生。筹备之初,陈东永就参与其中,他希望在这所学校里,教育能放慢节奏,重拾最优秀的中国教育传统。这是他从教的初心,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教育追求。

    一次反问:名校校长不流动, 教育何谈公平与均衡?

    “总要有人去,也总要有新的人来。”2019年8月23日,是陈东永正式离开树德中学的日子,在给老师们的告别会上,他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成都树德中学,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成都“四七九”里面的“九中”,是一所响当当的名校。执掌这所名校近10年,似乎已功成名就,为何要离开?“被民办学校高薪挖走了!”“要去当行政领导了……”此前,关于陈东永离开树德中学的原因,坊间已有各种传言,足见他在四川教育圈的“江湖地位”。

    在当天的告别演讲上,陈东永解开了谜底:他仍在体制内,将去天府新区,参与筹办政府新建学校天府中学,并担任天府新区中学首席校长。

    在天府中学办公室里,与记者的交谈也从这场“风波”开始。

    “最初我也是拒绝的,但去新区看了之后,内心被触动。”陈东永说,最初天府新区向他发出邀请时,他是拒绝的。但天府新区的领导没有放弃,三番两次邀请他去新区看看,有一两次,陈东永泪流满面地离开。由于天府新区2014年才设立,面临着教育供给不足和优质资源缺乏的双重难题。

    陈东永的内心被触动:总该有这份担当和责任吧。如果名校校长都不愿意流动,那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怎么实现?这是陈东永当时不断问自己、说服自己的一个原因,责任使然。

    而另一个原因,是藏在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原因。

    “四七九”三所学校,是成都市直属学校,陈东永离任时,是三所学校中最年轻却任期最长的校长。从干部任用的要求来说,他即将面临两种可能:在“四七九”这三所学校中轮岗任职,或者去教育行政部门工作。

    而这两种,都不是他理想的。

    “我是做老师的,是在学校做专业教育的,行政部门不适合我;在三所学校中轮岗,和一直待在九中的区别不大。”在陈东永看来,无论是遵守干部任用规则还是传承教育事业,都不能忽略对人的培养,他离开,下面的干部才有成长的机会,才有人不断地去传承这份事业。   

    而在现实里,其实很多人难以割舍掉这种名校光环。“如果没有了名校支撑,我能不能办好一所学校?”陈东永说,离开树德中学,创办天府中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像一次验证,也是一种可能性的探讨:名校校长,可以流动,也应该流动起来。

    一种坚守:教育要有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陈东永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一直以来,他都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1992年,陈东永从万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来成都找工作,“那会儿省会城市都没到过,根本不知道树德中学就是名声在外的九中。”在专场招聘会上,陈东永看见树德中学位于宁夏街,以为是所普通的民族中学,就上前应聘。

    事后他才知道,学校预录用的一位新教师临时退出,学校急需一位英语教师,而陈东永刚好英语专业毕业,且专科阶段成绩优秀,于是幸运地成了替补,成为那次招聘中仅有的两名专科生之一,而后树德中学的历史上再也没招收过专科学历的教师。

    “这么高的平台我能教好吗?”为了做好准备,陈东永整个假期都没回家,做练习题、听英语听力,恶补高中英语知识体系。

    这份努力一直延续到他整个从教生涯。陈东永很少在晚上11点前休息,扎实的准备让他上课不看教材也能娓娓道来;学生考完试,陈东永当天就会把所有试卷批改完,那会儿还没有电脑,他拿着直尺绘图进行考情分析……这样的节奏持续了15年以上,陈东永所带的历任班级英语成绩都稳居全市前列。

    “几分钟能讲清楚的问题,就不要耽误几十分钟。”陈东永认为,教师多做一些努力,学生自然效率更高。后来他常常跟年轻教师分享自己的这段经历,“人生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但努力和个人追求,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

    走上行政岗位后,陈东永对自己理想教育的追求仍未减弱。2010年,当上树德中学校长,他在学校出台的第一个文件就是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补课时间、砍掉年级月考、重视生涯规划。

    另一方面,他很看重阅读,每年至少读50本书,“有些变化外界看不到,但自己能明显感受到,处理问题时思路更快、视野更宽阔”。

    在天府中学,无论是班主任工作研讨例会,还是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例会,都有学术主题学习的环节。学校为教师制定了“三年阅读计划”,涉及教育、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方面,“不只是教学水平,我相信老师们的专业见解、教育境界、人格境界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陈东永说。

    “教育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分数与名次,好学校的衡量标准也并不局限于考多少清华、北大。”陈东永希望追问的是,学生考上名校之后,是否有持续的动力继续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创造力为社会添砖加瓦?如果想得到肯定的答案,需要教育人坚守教育真心。

    一个答案:理想的教育,可以真实发生

    “自今日,至未来”是天府中学的校训。

    “天府中学,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陪伴孩子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让孩子在成长中触摸理想,承接未来。”这是陈东永对校训的解读,寄托的是他对理想教育的希冀。

    这样的理想,如何去达成?

    在天府中学的校园里,陈东永几乎每天走一两万步。他出现在操场、课间的楼道、课堂、食堂里,出现在每一个有学生的角落。

    陈东永和学生们达成了默契:随时随地都可以向校长提问题。这让他收获了不少信任,学生也像对待朋友一样跟他交流。在他看来,一个好校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去,“与师生建立一种真诚、亲密、温暖、有力的教育关系,更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小石(化名)初一刚入学时,集体跑步总是在最后,而且情绪容易失控。一次晚自习,陈东永看见小石在教师办公室哭,正准备过去问问情况,却被小石吼道:“校长,你不要管!你管不了!”

    针对小石的情况,陈东永多次提醒教师们,给予足够的包容与耐心,让他在诚挚有爱的环境里慢慢变好。果然,到了初一下学期,经过教师们的鼓励与引导,小石变得积极、阳光,陈东永在食堂遇见他就问:“你现在怎么跑步跑得这么好了呢?”

    有了信任,小石坦白了自己的心思,原来是有了喜欢的女生,想要表现得更好,“但陈校你不要多想,就只是喜欢,没别的什么”。

    那一刻,陈东永知道,他和小石真正的教育关系建立起来了。

    如果说校园里的每个个体是一个点,那么陈东永则努力地将所有点串联起来,由点到线再连成面,从而形成让每个师生都可以自由呼吸、向上生长的生态系统,“哪怕有一天孩子忘记了在这里学过的知识,他也不会忘记生动、温暖的学习过程。”

    如今,天府中学有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今年,高中年级也即将招生。但陈东永一直让教师们坚持着慢节奏,上课讲懂、讲透,不要贪多、求快。每学期留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新课吃力的孩子能补一补,学懂弄通的学生也能去课外更大的天地探索。

    “我们不是不讲成绩,而是讲如何取得成绩。”面对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陈东永“对症下药”:“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师水准得到有效提高,教育过程有科学含量,怎么会没有成绩呢?”

    偶尔,也有同行问陈东永:你是名校长,招的都是优秀教师,学校硬件也好,我们没有这些条件的学校怎么办呢?“对学生好,爱学生又需要什么条件呢?”对此,陈东永支招:教师多做一些功课,提升教学的精准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能把学生教好。

    “我们愿意以最深的虔诚和热血,从生命关怀出发,去缔造教育最美的当下,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孩子最好的未来。”采访结束时,初夏的阳光正透过百叶窗洒落在办公室内,学生们在操场嬉戏,快乐的笑声也同时传来。陈东永望向窗外,感受着这一切,仿佛有一种东西在悄然抵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