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群体性成长的“秘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规范引导言行与价值追求、建立岗位标准、教师培养分类施策等,是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路径。
学校供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校长理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积极探索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师德为先

    侧重教师言行规范

    师德修养是教师为人师、育人才的先决条件,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师德是有层次的:第一是守法,即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第二是守纪,即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三是守德,即恪守教师应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第四是守礼,这个“礼”不仅指基本的礼仪修养,更是指人格修养,包括个人的情绪管理和心态管理等。

    事实上,不少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和自我要求仅止步于第二层甚至第一层。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应当人格健全、言行优雅,堪做学生乃至成人的表率,这才是“为人师表”四字的真正内涵。

    对真正的好老师而言,他的教育不是从讲台上开始的,也绝不是从他开口说话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他出现在学生面前开始的——他一出现,学生就如沐春风。这样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师应有的垂范引领和教育感化作用。

    因此,学校有必要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师德修养考核细则,并成立师德修养考评委员会,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将结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聘任等实际利益挂钩。同时,应定期让学生和家长参与推选出各类教师榜样,进行宣传表彰。真正发挥“师德为先”的把关和导向作用。

    精神引领

    树立群体共同信念

    如果说,师德修养更多侧重于言行的规范和引导。那么,价值引领则更强调内在的精神塑造和升华。

    首先,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设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崇德崇能、惟实惟新的校园精神。学校领导要始终坚守“公正厚道”“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做事原则,切实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加以贯彻。比如,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干部提拔等方面,要大胆打破“论资排辈”等陈规陋习,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选人准则,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人人讲贡献、人人比实干、人人重实绩的积极氛围。

    其次,学校需要持续建设和完善校园价值观体系。比如,深入开展教师观、教育观、教学观等各方面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全面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建设,指导教师努力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再其次,学校要丰富和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积极树立教师队伍中的各种先进典型,把一个人的经验和作风上升或扩展为一群人的共同信念和努力方向。

    此外,还要重视校园人际关系的建设,努力形成真诚友善、清澈单纯的校园人际原则,让教师有更多的安全感、方向感、效能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建立标准

    改良教师岗位土壤

    毫无疑问,就学校层面而言,应当积极开展教师岗位工作标准化的实践和探索,努力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质量等进行具体规定。

    比如,应当制定和实施《教务处主任工作标准》《班主任工作标准》《教研组工作标准》《监考工作标准》《家访工作标准》《作业布置和批阅工作标准》等系列规范性的工作标准,这些是基于“达标”或“合格”的目标。还应当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教师标准》《好干部标准》《好班主任标准》等系列“好字号”标准,这是基于“优秀”甚至“卓越”的目标,用来引领各岗位教师创先争优。总之,要形成人人讲标准、事事有标准、处处重标准的良好氛围。

    这些标准要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和制定,形成制度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学校依照标准对教师工作实施指导、检查、监督、评价乃至问责,可以有效增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使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严谨、有效,也让教师们能够从日常工作中获得更多成长。

    教育变革

    开掘教师成长源泉

    教育是“常为新”的事业。教师培养的不仅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更是能够引领当下社会和创造未来世界的人。因此,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从教育内容和方式来说,我们都必须与时俱进。

    好学校理应像一条流动的河,因势而动,因时而变,不断辞旧迎新、推陈出新,推动着教师不断进步,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和世界。好的学校,更懂得引导教师主动走出舒适区,把每天面临的教育教学任务当作一个个课题来研究,当作一件件艺术品来“雕琢”,努力以更新的视角、更好的方式来审视和对待工作,从而过上一种充满新意的教育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求知之乐和校园生活之美。

    当然,只要有变革和创新,就会有不理解和不支持。但这没关系,只要方向正确,这一切都会随着实际效果的呈现成为过去。看看那些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的学校,它们无一不是勇于变革、敢于自新、乐于进取的学校。

    个性培养

    丰富教师成长路径

    当前,教师培训和培养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学校应针对教师的年龄、学科、个性、特长等情况,积极实行分层分类培训和个性化培养,努力让每个教师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比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不同的培训。青年教师应重在常规常识的学习和掌握,旨在专业达标,努力做一个基础扎实的学习型教师;中年教师应重在理念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旨在超越提升,努力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专家型教师;即将退休的资深老教师,则重在养心和养生,旨在保持状态,努力做一个老有所为的垂范型教师。

    学校应当倡导教师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拟定规划书,确定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计划和重点任务,并定期向教师们下发培训和培养调研表,了解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外出考察、专家讲座、师徒结对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努力让每个教师得到适合自己的培训和培养方式,从而获得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专业成就感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信任是最好的帮助,展示是最好的激励。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搭建丰富多样的展示舞台,为各类教师提供交流教育理念、梳理教育经验的机会。

    教师的高度,就是学校的高度、教育的高度。学校应把教师的成长作为重要办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教师获得自身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这样,学校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不竭源泉。这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美好的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健康的教育

    (作者系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龙赛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