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致稳前行 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新乡一中”)创立于1940年太行山抗日烽火的硝烟中,是党在豫北之地较早创办的“抗大”式学校。1958年定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同年被河南省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办学数十载,新乡一中人脚踏实地、昼夜兼程,弘扬先辈的奋斗精神和崇高风范,凝练了“求知,求真,求健,求美”的校训,形成了“尊师爱生,以人为本,诚信严谨,博学创新”的校风,涵养出“诲人以诚,致学以博,授人以真,育人以德”的教风和“博学善思,学以致用,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学风。

    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基础教育领域的优质学校应该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强盛所需的创新人才奠定起飞平台、打牢坚实基础?新乡一中少儿班(即河南省超常教育实验班)于1989年创办,至今已走过33载。伴随中国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新乡一中超常教育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始终坚守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准备的初心,逐步走出一条有扎实根基、有特色内涵、有创新实践的中学超常教育之路。

    创立与发展: 致稳前行,征程如歌

    回顾33年的征程,新乡一中少儿班的发展可以归纳为4个阶段:

    创设探索阶段(1989年—2000年),这个阶段共招收七届7个班(每届一个班)264名学生,前五届为四年学制(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第六、第七届为4—5年弹性学制。面向全省招收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

    发展创新阶段(2001年—2011年),这个阶段共招收十届,前三届每届两个班,之后七届为四个班(其中2005年6个班),学制五年(即2+3学制,初中两年、高中三年),面向全省适时扩招,以六年级学生为主体,也有少数五年级优秀学生入选。

    完善规范阶段(2012年—2019年),每届稳定在120人左右,四个班,每班30人左右,小班化教学。受招生政策影响,2012年—2015年实行推荐式报名,2016年—2019年实行开放式网络报名,学制五年,面向全市招收六年级毕业生。

    校长“实名推荐”阶段(2020年—2021年),经省教育部门批准,市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办学规模、近3年生源分布等因素,按招生计划下达1∶1推荐名额,由小学校长进行实名推荐,推荐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0名学生。

    鉴别与选拔: 全面客观,科学精准

    鉴别与选拔是中学超常教育的难点,也是重中之重,更是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创办初期,学校学习北京八中的做法,注重学生两方面的素质评价:一是多元智能中学生超常的学科认知和学习能力;二是非智力因素,注重考查学生的兴趣、动机、合作等非智力因素。学校采取三步走的招生选拔办法:

    第一步初试,是知识类测试。采用传统的笔试方法,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第二步复试,是智商类测试。采用当时世界流行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手册》(中国城市修订版)进行团体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分5组,每组12题,共60题,由易到难排列,全部是图形填充。

    第三步试读,是综合类评价。通过课堂学习,观察学生的专注力、视听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由观察员教师进行详细记录。此外,还用《韦氏》测试工具,对每名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内容涵盖常识、填图、类同、图片排列、算数、积木、词汇、拼图、理解、译码、背数、迷津等12项能力。

    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学校以笔试筛选为主要选拔方式,同时加强试读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品质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独立实验、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和质量、文娱和体育活动、自由活动等的观察,由教师一生一案做好记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状态。从2016年开始,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开放式报名方式,在自荐的基础上,通过审核、面试择优确定600名学生进行展示与考查。在试读、展示与考查的基础上录取适合超常教育的120名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荐+电脑量表评价+多维互动面试+展示与考查”的选拔模式。从近5年的实践看,学生入学后表现优异,社会和家长反映良好,这种方式公平公正、科学精准,达到了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目的。 

    课程与教学:多元智慧,师资雄厚

    第一开发多元课程。超常儿童普遍具有勤奋、创新、自律等优秀品格,学习能力强、接收新知识快。学科教师通过精心研究教材,对初、高中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对教学内容做到“留、补、删、换、并”等,实现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连贯和无缝对接。多年来,学校不断丰富少儿班课程体系,充分满足超常儿童对更丰富更富挑战性的活动的需要。通过开设知识产权课、生涯规划课,引入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课等,点燃学生心中创造的热情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通过开展“30公里远足”“微型马拉松”“走黄河”和生存训练课等,渗透对学生毅力、心理弹性的教育,锻炼学生的坚毅品格;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体验、拓展训练课等,健全学生的心智,平衡学生自身的人格。

    少儿部将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第一要务,开设了智能机器人课程,依托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在学科学的过程中探索研究。学生在设计和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以动手做的方式获得有关数学、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机械设计能力、程序设计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在该课程基础上,少儿部建成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专、兼职教师,配有乐高机器人组件、VEXIQ相关设备。学生定期在这里参加活动,编写程序,设计、制作出了简易机器人、拼装机器人、程序机器人,并控制机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务,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以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少儿部学生多次取得佳绩。

    第二追求智慧课堂。超常儿童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少儿班的课堂必须更智慧与灵动,更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超前自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简洁思维”“不同思维”“反直觉思维”等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和协同精神,让学生受益匪浅。

    少儿班多年坚持的“大成智慧高效课堂”,实现由平面向立体、单向向多向的转变。教学形式更开放:教学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自然或社会场所;形式不仅是教师讲授,而且融入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管理上,探索总结出了“自助餐式”“菜单式”的课堂管理办法,对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学习时空开放、学习任务弹性、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这样的自主学习为学生开阔视野、培养科学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为了让阅读成为与学生相伴一生的爱好,少儿部探索出了一条有效促进阅读的路径,即借助学校图书馆、少儿部图书室、阅读角、班级图书角和电子阅览台,利用阅读课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动学生全域阅读。学校图书馆是河南省首批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乐读、悦读的优雅氛围,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好书;少儿部建有自己的图书室、阅读角,电子阅览台则让阅读内容持续更新。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与好书产生深入互动,开展阅读分享,编辑读书笔记,制订阅读计划并每学期进行总结,举行名著阅读手抄报比赛,自读与共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与好书相知。学生的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打下了深厚的阅读写作功底。众多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中屡获佳绩,他们经由阅读得到成长,受益终身。

    第三加强实验研究。教育实验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支撑。多年来,学校积极承担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创新人才研究会的课题研究,主动争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师大心理学部和省教科院、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与支持。同时与开展超常教育实验的北京八中、人大附中、东北育才学校、天津耀华中学、西安一中、无锡天一中学等全国知名中学开展合作研究。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中国人才学会超常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孙金鑫、学术委员刘仲春,北师大心理学部部长刘嘉、心理学博士伍新春等多名教授受聘新乡一中超常教育实验指导专家,多次来校指导工作。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的“有效教学课堂操作体系的研究”“创新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控力的实践研究”“中学生同伴心理互助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关于少儿班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研究”等10余项课题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并获得河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由教师撰写的《中学生自控力培养与班级建设策略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关于在中学阶段培养超常儿童创造能力的研究》《英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等20余篇论文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第四选配优秀师资。连接课程和教学的是教师,实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高效的是优秀的教师。根据少儿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学校选拔师资的标准主要是热爱超常教育事业,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担任过初、高中教学任务的中青年优秀师资。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配齐配全教师外,还引进方法论、哲学、思维和自控力训练教师。此外,利用新乡市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聘请高校教师、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和社会人士,为学生开设社会专题课程、新学科(交叉学科)课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