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润”育人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品牌、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等,在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构建了“融润教育”体系,旨在通过融合育人目标、融汇教育路径、融通教育资源、融洽教育生态,以“润泽万物”的教育情怀、“润物无声”的教育态度和“随物赋形”的教育策略,在润物无声中践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人才。
“五育”互融互润
构建特色品牌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努力打造“融润课程”,以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化发展的人”为核心,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五育融合”、学科融通、学段融贯、学教融和、知行融汇的“五融”校本化课程体系。
为使课程开发及实施理念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增强课程的竞争力,学校打造了“润德以诚、润智以思、润体以勇、润美以雅、润劳以勤”的“五润”特色品牌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多样化的渠道,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五个一”,即每名学生至少具有一项体育特长、掌握一门艺术技能、接受一种科技训练、培养一定劳动素养、养成一生阅读习惯。
在“润德以诚”方面,学校把“立诚”作为“立德”的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一是讲好诚信故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和典故等,通过诵读、演讲、辩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二是开展“诚信青年”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诚信意识,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行动,如“诚信考试”,每次考试前班级可以主动申请设立“诚信考场”,学生自主发卷、自主交卷,不设监考教师,为学生营造考量诚信的原生态氛围。
在“润智以思”方面,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以思启智、以思润智,以学引思、以思促学,通过“润智以思”特色课程的打造,着力培养思考型和实践型的学习者。学校着力打造“两点三式四要素”的“融润课堂”范式,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思”三者和谐统一,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
在“润体以勇”方面,学校尊重学生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勇健”精神和担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阳光的生命形态。学校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实践类课程及“盐城革命烈士探寻”等活动,追寻烈士革命足迹,感悟先烈尽忠报国、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勇敢坚毅的革命品质。学校开设了阳光慢跑、10公里远足、快乐足球、激情棒球、散打太极拳、青春韵律操等体育专项课,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有一项体育特长,外塑强健体魄、内修勇毅品质,做敢于担当、勇于求胜、富于创新的时代青年。
在“润美以雅”方面,在高品质的校园环境中,学校将已有的文学、音乐、舞蹈、形体礼仪、美术、表演类社团进行整合、拓展、优化,建设为优质、高雅的美育课程,将艺术技能课程设置为全体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让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门艺术技能,通过高雅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注重利用重大节日及时间节点,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着力营造校园文化的奋发精神、书卷气息和儒雅氛围。
在“润劳以勤”方面,一是每天开展“校园一刻钟劳动”,将教学区全域的打扫任务包干到每个班级,每天打扫一刻钟,确保包干区全天候的清洁。二是开辟学校“小菜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主选择栽种的蔬菜品种,并做好日常施肥浇水等维护工作,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享受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品尝收获的不易和劳动的艰辛。三是组织学生走进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志愿服务,在出力流汗中体悟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四是通过科技训练、植树护树、卫生值日、值厨烹饪、手工制作等劳动实践,让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有用的劳动技能,培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基本素养,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二三四”教学范式
力求实现“学思互融”
为推动形成共同的教学价值观,从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学习向现代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学习转变,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在“融润教育”体系中,坚持“学思融之、启探润之”,探索构建了“二三四”课堂教学范式,在教学中坚持以“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
“二三四”课堂教学范式涵盖“两点”“三式”“四要素”。其中,“两点”指低起点夯实基础、高视点培育素养。低起点指面向全体学生,降低教学起点和难度,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凸显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实施“小坡度”“高密度”教学。高视点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阶目标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强调个人和社会、科学和人文、人类和自然三组价值的和谐统一,激发每一名学生的优势潜能。
“三式”指导学式、启发式、探究式三种教学形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例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深度融合三种教学形态,创设优化并存、多元互补的综合型教学新格局。
“四要素”即问、思、探、融。“问”即问题、提问。一是要有“优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和驱动,设计基于教学目标、激发探索兴趣、揭示学科本质的优质问题;二是要学会“机智层进”,把握课堂契机,开展合理启问、相机追问、适时回问,激励学生敢问,启发学生善问,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思”即思考、思维。一是课堂要体现“让学引思”,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思辨,引领学生生成拓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做到“学思融通”;二是要具有“思维进阶”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体现高阶思维品质。“探”即探究、研究。一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形成多元化互动氛围;二是通过“探本溯源”,回归事物本质,用精准语言将探究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揭示规律与真相。“融”即交融、融汇。一是“融会贯通”,经过生生、师生合作互融,领悟课堂内涵,扣准关键知识点,引发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达成“德智共生”,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在浸润心灵中启迪智慧。
总体而言,“两点”既是教学基点也是教学的目标指向,“三式”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与策略,“四要素”则是改进知识获取形式和达成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三者和谐统一、互为补充、相融共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它们,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融三润”共进
打造“融润”“大德育”格局
为了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树立“让每一名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的德育原则,创新“三融三润”德育特色,全力构建“全程德育、全员德育、全面德育”的“大德育”格局。
一是融合资源,润德育于课程。德育课程建设要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拓展、丰富德育内涵,润德育于高品质课程之中。为此,学校整合“五育”中的德育资源,科学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同时开设“融润教育大讲堂”,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主动融入地域文化,努力开拓盐城地方生态文化、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共建的红色基因培育中心、与盐城市图书馆共建的“草房子文化”课程基地、与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共建的“生态文化”社会实践基地等德育品牌,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浸润式学习场景。
二是融通路径,润德育于体验。学校融通教育路径,创新教育方法,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学校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资源、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80多个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体验式”活动的广阔舞台。“淮剧进校园”“建湖杂技进校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综合性学习”和“梅花节”“红叶节”“麦田诗会”等特色体验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行为规范、习惯养成和生涯规划“三大教育”中,学校坚持让学生成为活动体验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各种创意活动中明确人生坐标,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是融洽生态,润德育于细节。为探索丰富多彩的育人途径、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彰显德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创意德育活动,例如,“日行一善”活动倡导学生从捡起一张废纸、扶正一个展牌、微笑待人、拒绝不文明言语、献言班级、给同学讲一道题、祝福身边的一个人、上交捡到的失物、参加一次志愿服务、节约每一滴水和每一度电、爱护公物、收拾餐桌等点滴小事做起,爱护生命,分享快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品质在教育细节之中升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