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不必强制教师写读后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码阅读校长周刊投稿指南

    教师不愿读书,这是让很多校长头疼的事。于是,强制教师写读后感,成了督促教师阅读的“有效措施”。

    作为校长,我当然理解校长的初衷与苦衷。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不可能有书香气,而没有书香气的校园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校长想方设法“逼”教师读书,可谓用心良苦。

    但这样做,我认为弊大于利。“利”不用多说,这是明摆着的,的确有不少教师通过校长的逼迫,由不读书而慢慢开始读书,由被动读书变得主动读书,最后养成习惯。

    但“弊”也是显而易见的。2006年9月,我出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校长。当时学校有一个督促教师读书的奖惩制度,即规定教师每月必须读多少本书,由学校考核教师的读后感,根据写读后感的情况予以奖惩,写了的奖励津贴,没写的扣钱。

    因为我也非常重视教师阅读,所以当时我会阅读教师们交上来的读后感。因为涉及经济利益,每次一份都不缺,也就是说每位教师都交上了读后感,这也意味着人人都读了书。

    但是,在认真阅读教师们写的读后感时,我感觉有的文章不像是教师写的,有的文段似曾相识。于是,我去网上搜索,结果发现,有部分教师是直接在网上复制粘贴的,纯粹是抄袭的。

    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当班主任时,决不能容忍学生弄虚作假,那我现在当了校长,岂能默认这种作弊?我决定分别找这些教师谈话,指出他们的错误做法,并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同时还决定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不点名谴责这种现象。

    但转念一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教师的道德问题,不如说是学校的制度缺陷。甚至可以说,在学校以经济手段为导向的奖惩制度下,必定会助长教师的弄虚作假。所以,看似教师们犯了错误,其实根源还在学校管理。

    于是,我没有找这些教师谈话,更没在大会上批评,而是改进制度,取消了有关阅读的奖惩制度,不再强制要求教师们写读后感。

    这样一来,是不是教师们的阅读积极性就减弱了呢?是不是那些不想读书的教师就更不读书了呢?

    没有。相反,学校的读书氛围更浓厚了。这是因为我采取了更加有效的引领和鼓励措施。我经常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我最近读了什么书,以此感染教师们;我在学校成立读书会,经常利用周末去郊外古镇、庄园或湖畔,开展读书分享,让教师们互相影响;我经常在学校组织年轻教师开展读书沙龙,给他们讲我的阅读经历,让他们彼此交流;对于教师们写的阅读文章,我修改后推荐发表。

    每次请教师到办公室来聊天时,我都让他们在我书柜里选一本书借去看,我允许他们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我说:“以后我这本书上有不同老师的阅读痕迹,这是你们留给我最好的纪念!”每当有老师向我诉说他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时,我便给他们推荐某本有价值的书。校园里和老师打招呼,我往往会问:“最近读了什么书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至少在我当校长期间,武侯实验中学是成都市阅读风气最浓郁的学校之一。关键是,我的上述一切做法,均是建立在教师自愿基础之上,与经济利益没有一点关系。

    有校长可能会说:“您这样做,能够保证学校老师百分之百全员阅读吗?”当然不会。我很清楚,无论我怎么引导和鼓励,总有教师怎么都不会阅读,但没关系呀,根据管理的“二八定律”,绝大多数教师有了阅读的习惯,这就够了。不阅读的教师绝对是极个别的,就算不是极个别,也是极少数,那也没关系,至少他们没有弄虚作假啊!真实的不读比虚假的阅读,还是要可贵一些,可贵在既没有欺骗校长,也没有欺骗自己。

    强制教师阅读,不但会助长一些教师的弄虚作假,而且还会让一些本来热爱阅读的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反感这种强制阅读,而带着反感的心态去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这就与校长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所以,校长对教师的阅读,最好是多感染、多引领、多带动、多卷入,而不要强制。

    当校长好心而苦心地强制教师阅读时,有的教师未必买账,相反会以种种方式敷衍应付,这叫“多情总被无情恼”;当校长尊重教师,以感染取代强制,让阅读由校长的要求变成教师自己的意愿时,阅读的老师会越来越多,这叫“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