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研究要为区域教育精准问诊把脉
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国家教育发展的未来。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提出了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此后,我国全面确定并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县域教育从此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促进县域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应成为区域教育工作的“重头戏”。
从实际情况看,影响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基础性因素和操作性因素两类。基础性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和教育传统等;操作性因素包括县域教育政策和管理。县域教育研究必须结合上述两类因素来进行,其主要目的不是在理论上谋求发展和创新,而要在实践层面进行全面总结,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几点预期效果。
一是对县域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深度解剖,总结成功经验,把准问题短板,避免经验主义、主观印象的习惯性判断,精准地为县域教育问诊、把脉和画像。
二是帮助县域教育找准切合实际的发展“段位”,增强县区党委、政府守好县域教育“责任田”的紧迫性、自觉性,进一步提振教育发展信心。
三是通过县域内全面全方位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各教育主体自身优缺点,增进相互了解和借鉴,取长补短促发展。
四是探索适合县域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构建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县域教育生态体系。
县域教育研究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就能大力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有效避免县域教育在规模上萎缩、质量上塌陷,真正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最终目标提供保障。为此,笔者建议县域教育研究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成立县域教育研究工作专班。教育部门调集专业精干力量,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做好任务分工,扎实搞好培训,对县域教育相关政策、理论等进行系统学习梳理,为研究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二是明确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开展县域教育研究要以县域内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山区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类,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管理保障机制、资源分配、队伍建设、教育文化、教育生态等基本变量,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造成优劣结果的影响因子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三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全面摸清县域教育现状“底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目标规划,把县域教育研究成果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科学依据,起到“强抓手”的作用。县域教育督导部门要发挥好“高参”角色,帮助县区党委、政府理清工作思路,达到以县域教育研究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的效果。
(作者系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