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黑土育栋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砥砺耕耘,钟灵毓秀。70年来,学校始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内涵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以品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培养方案,推进学分制改革,实施大类招生,实行“自主选择—择优竞争—全面放开”的转专业政策,实施“学生、教师、同行、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形成性”考试方法改革,完成了追求卓越、“内驱外推”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2007年,学校通过了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评“优秀”。学校现有19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农林医药本科院校榜首。

    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高水平的师资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为主要任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引进—培育—稳定—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工作体系,破除人才评价的“五唯”顽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采取以“头雁”带“雁阵”的方式,加大教学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引导领军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形成“雁阵效应”。逐步构建起以院士等领军人才为统领、以国家骨干人才为中坚、以国家青年人才为后备、以“未来之才”为储备的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3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0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学校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4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5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3人。

    开放合作,行者无疆。学校把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确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的奋斗目标,构建起以国际校际合作、国内大学合作、校企合作与协同为主体的国际化、开放式、现代化大学格局。学校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有近150位来自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埃塞俄比亚、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境)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分别获批招生。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2019年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来自五大洲80余个国家的优秀留学生。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奥林联合研究院,设立智慧林业研究中心及林源化学与材料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国际合作与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树木树人,桃李芬芳。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树人工程”,始终将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落脚点,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小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20万余名毕业生中,不乏行业翘楚、专家学者、业务精英和管理骨干,如同一粒粒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中的科技骨干,用所学知识,创造了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功绩;有“三北防护林”的倡导者,通过调查研究为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贡献力量;有为寻找走失的白天鹅而牺牲的环保烈士徐秀娟;有放弃大城市生活加入海南鹦哥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刘磊;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焕能、孙海军、徐祥、张岩峰……还有众多校友默默无闻、踏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躬耕学术 溢彩流光

    求真探微,学科强校。70年的积累和沉淀,无数东林学人孜孜以求、甘为人梯,推动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林业工程和林学2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植物与动物、农业科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等6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现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及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林工交叉、林理支撑、林文相融”的学科建设体系,按照优势特色学科优先发展、基础学科支持发展、应用学科特色发展、交叉学科创新发展的思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春华灼灼,学脉绵延。高水平、高层次科研平台是一所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校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4个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重点实验室,1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有2个国家教育部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2个国家教育部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工程质量检测总站检测中心等;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7个校内实习基地,3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111个校外研究生实习基地。

    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学校立足学科和科研优势,组织集群攻关,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模式,解决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难题。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灾后重建中,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当地科技人员共同合作,研究并应用了21项科研成果,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69亿元。基于学校的特殊贡献,1998年,东林获得黑龙江省重大经济效益奖。学校森林碳汇、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国家设立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挂靠于东林的国家林草部门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成立25年间,承接了5200多起涉野生动植物案件的物证鉴定,累计案值超过150亿元,从未失误,为保护野生动植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应用“高寒地区大水面渔业资源新品种开发和创新技术”,培训省内50余个市县的水库湖泊渔场专业人员,全省每年实现经济效益8亿元。学校研发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分离纯化系列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先后与哈药集团等多家大型药业企业合作,为黑龙江省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针对蓝莓等多种东北特色浆果的精深加工技术需求,学校开发生产了一系列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花色苷类天然色素产品并大规模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东北林区浆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林区经济增长。学校研发的人造板用系列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胶黏剂、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等新产品,已经在国内2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在为企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学校主持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炭发泡剂、高效膨胀阻燃剂、无卤阻燃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学校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建立生物阻隔系统,有效提高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针对人工林木材密度小、强度低、易变形等问题,学校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木材细胞壁尺度上接枝交联和微孔充胀技术,显著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力学强度和耐腐朽性能。学校科研团队从旗舰种保护入手,推动了基于“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的中俄跨国界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形成《关于加强虎豹跨境保护合作哈尔滨共识》。仅“十三五”期间,学校签订横向项目1496项,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智库作用发挥明显。在脱贫攻坚战中,东林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应用到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的实践中,为泰来实施“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学校投资建立“东北林业大学泰来县苗木花卉繁育实验基地”,设计实施《泰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与生态补水方案》,制定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培育升级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无偿提供黑木耳、平菇新品种及9项专利技术。通过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开发,泰来县于2019年5月顺利完成脱贫摘帽历史任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征集“下水作文”     下一篇:扎根黑土育栋梁